
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歷史的長河,又升華于現代的社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的先賢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這些經典之作歷久不衰,萬古長青。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少兒時養成的習慣、品德、性情,會影響他的一生。 用國學經典啟迪兒童智慧,用優秀歷史文化滋養孩子心靈,是我們開展當代國學教育的關鍵。

近年來,天水市博物館通過舉辦臘八祭祖、經典誦讀、著漢服學禮儀等一系列社會教育活動,對青少年兒童進行國學傳統文化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今年暑期來臨之際,我館與“天視傳媒”少兒語言藝術培訓中心,針對一群熱衷于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的少年兒童,舉辦了一次以朱砂啟智、伏羲文化普及為內容的社會教育活動。

7月15日上午,100名少年兒童在伏羲廟中院參加了祭祖啟智活動。活動由祭拜始祖、師生互拜、朱砂啟智、開蒙訓導、老師贈書、經典誦讀、參觀廟區了解伏羲文化等幾部分組成。少兒國學老師給孩子們親身示范教授了祭拜行禮、端身正意、素正衣冠等開蒙禮儀;天水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興勝、天水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張文全、天水市教育局勤儉辦主任何安營、天水市博物館太昊伏羲祭祀保護傳承中心主任王來全,為孩子們點朱砂、“開天眼”、啟智慧,希望孩子們從此眼明心亮、好讀書、愛學習、正品行、有成就;天水市博物館太昊伏羲祭祀保護傳承中心主任王來全結合甲骨文,以“人”、“行”、“德”等漢字的文化意義為切入點,為即將接受國學教育的孩子們上了開蒙訓導的重要一課;少兒國學課堂講師為少年兒童贈送了國學書籍,并帶領孩子們誦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最后,天水市博物館接待服務部副主任許鳳、優秀講解員周秀蘭、郭潔、霍思羽帶領孩子們參觀伏羲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他們講解了人文始祖伏羲畫八卦、創文字、作歷度、啟音樂、創醫學,開啟龍圖騰崇拜等偉大功績,帶領少年兒童初步感受了中華民族本源文化——伏羲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動融合了兒童心理學,通過莊重的儀式讓孩子們感受了祖先留下來的尊師孝親、崇德立志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善”、“正”行為規范的樹立,引導孩子們常懷至誠感恩之心,學習國學經典,吸收古圣先賢的智慧,提高文化修養,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使孩子們努力成為人格完善,心靈健康,知書達理,德才兼備的中華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