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強甘肅省文博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博物館業(yè)務人員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水平,近日,天水市博物館受甘肅省博物館協(xié)會委托,舉辦“館藏青銅器保護修復培訓班”。借此機會,天水市博物館、伏羲學院特邀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文物修復二部主任馬琳燕于5月10日在明道堂作了題為《青銅器文物的保護修復原則和理念》學術講座,在對學員進行培訓授課的同時,也對我館工作人員開展了青銅器文物保護修復科學知識的普及。講座由天水市博物館副館長汪保全主持,培訓班學員、天水市博物館職工和社會各界對此感興趣的人士約100人參加。

講座中,馬琳燕主任首先為我們厘清了文物的定義、文物與文化遺產、文物保護涉及的學科、文物的類別、文物保護方式、文物保護與文物修復等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從最基礎的文物保護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青銅器保護修復的原則,文物保護修復的工作程序、文物價值評估、青銅器制作工藝及材料研究等進行具體講授,并結合一些實例分析了青銅文物保存現(xiàn)狀勘查及病害成因以及修復方案的制定、保護修復措施的實施和后期的維護與保養(yǎng)等知識。
馬琳燕主任講到,原則和理念是一切文物保護修復的工作的基礎、鑰匙、支桿,在一定程度上指導著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具體實施,所以一定要深入理解這些理念和原則才能更好地進行實際工作。馬琳燕主任兩個多小時的精彩講授為此次培訓的學員和天水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上了一堂受益匪淺課,不僅夯實了基層文博工作者青銅器文物保護修復的基礎知識,也開拓了大家的學術視野。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