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的古老民間藝術之一,是千百年農耕文化所形成的藝術體系,2009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甘肅地區的剪紙藝術題材豐富、風格古拙質樸、簡潔明快、對比強烈,是反映西北地區人們生產生活、民風民俗和社會風貌的一種最普遍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

隴南民間剪紙藝術的產生、發展,同其他門類藝術形式一樣,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勞動中思想智慧的結晶,具有極旺盛的生命力。早期以粗獷渾厚為特征,后融匯發展,漸漸在粗獷中見秀膩、渾厚中藏雅致,更為俊秀絢麗,藝術感染力日益強烈。

此次展覽由天水市博物館主辦,集中展示甘肅成縣剪紙藝人納康艷精美作品32件,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隴原大地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的情景。

納康艷簡介:
納康艷,筆名春蕓,甘肅省武都區人,現為成縣文化館群文輔導館員。從小受母親熏陶喜歡剪紙,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展覽。作品《三羊開泰》2003年10月在甘肅省民間剪紙藝術展覽中獲三等獎,作品《做軍鞋》2002年11月獲甘肅省兩館專業干部美術書法作品展優秀獎,作品《做軍鞋》《天仙配》《農家樂》2004年11月應邀參加首屆甘肅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甘肅省民間民俗藝術展覽。2015年十月,作品《田園小趣》在全省書法美術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中獲民間工藝美術類優秀獎。2015年九月,作品《花蔭漫步》在第七屆“乞巧女兒節”隴南市女性書畫展上獲二等獎。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