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音鏗鏘
——天水隋唐絲路樂俑、成都永陵“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
在天水市博物館臨展

在2020(庚子)年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舉辦之際,由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天水市博物館、成都永陵博物館承辦的胡音鏗鏘——天水隋唐絲路樂俑、成都永陵“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于6月18日在天水市博物館臨展廳開展。

該展覽共分4個單元,展品內容豐富,包括天水市博物館藏的5件石質伎樂俑(均為一級文物),及成都永陵博物館30余件仿唐樂器及樂舞服飾、1943年莫宗江彩繪永陵二十四伎樂手稿圖(目前紙質稿清華大學收藏)、國畫、詩稿、視聽影像等。從不同層面展示隋唐時期中西音樂文化,為公眾還原這一時期隴蜀兩地的音樂華章。

展覽中期,天水市博物館將在明道堂舉辦“二十四伎樂”講座,邀請成都永陵博物館專家深入解讀文物背后的故事。成都永陵博物館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內石刻精美絕倫,出土玉器、銀器巧奪天工,堪稱文物珍品,其最負盛名的便是它的鎮館之寶——永陵“二十四伎樂”石刻,石雕精美絕倫、圖像完整清晰,是一幅典型的演奏唐大曲的樂舞圖,是研究唐代音樂的重要圖像資料。

隋唐是一個重藝術的時代,唐人以博大的胸懷吸收和消化著外來的音樂文化,使音樂完全充當著傳播民族文化、促進民族交流的使者,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融。該展覽意圖展示古代絲綢之路昔日音樂文化輝煌,追古溯源,探索絲路藝術。

該展覽于8月1日結束,展期45天。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