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春意濃,百花已綻放。3月19日,天水市博物館“天水歷史文化講述者”、最年輕的講解員王瑩,講述了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熱情傳播天水歷史文化的故事。
不久前,甘肅省第六屆全省導游員服務技能競賽在蘭州市舉辦,市博物館選派的講解員王瑩第一次參賽,通過層層比拼,從55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大賽三等獎,作為一名工作不到兩年的講解員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牽掛,似一條隱隱的紅線,它的盡頭便是故鄉。就業,讓夢想飛得更高、更遠。
2019年4月,王瑩走出湖南女子學院的校門,帶著童年夢想,想要到大城市找一個與自己播音主持專業相符的工作。沒想到,在面試了幾個單位,回家等待通知的日子,家人有意無意間總是提起天水的好,氣候好、人情好、歷史文化悠久。說得多了,她慢慢地猜到了家人的好意,這是讓自己回鄉就業啊,何不在天水試一試。這時天水市博物館公開招聘講解員,她在多名應聘者中經過層層選拔,成為天水市博物館接待服務部最年輕的講解員。談到主持人“變臉”成為博物館講解員,她說:“我從小在天水市秦州區西關長大,記憶中,小時候看到的伏羲廟門檻很高,要費老大的勁才能跳進去。這里高大巍峨的殿宇里,不但回蕩著人們朝拜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悠揚鐘聲,還有我和小伙伴們童年的歡笑聲。長大后,我離開古城天水到外地求學,與所有游子一樣,天水的“家”總是我心中的最大的牽掛,而這種故鄉情不僅有對父母的思念,還有對人文始祖伏羲的敬仰。大學畢業了,家人苦口婆心的挽留,有意無意間的“曲線”召喚,終于讓我明白了,這是要我放棄大學畢業后當主持人的夢想,回到父母的身邊工作。第一次就業,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種艱難的抉擇,但想到回到家鄉天水,這座生我養我、承載著兒時夢想的美麗城市,還是義無反顧,堅定地回到天水了?赡芤彩且环N家鄉情結吧,仿佛有一根紅線在隱隱牽拉,經過報名、考核和面試,來到了天水市博物館工作,有緣成為這座古城歷史文化名城的講述者。博物館上班后,心里也就安定了,就想著做好這項特殊的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天水歷史傳播得更遠、更廣。”

熱愛,讓夢想插上翅膀。勤奮,讓起飛的支點更堅固。
有人說,古建筑不但是不可移動文物,也是一座城市滄桑變遷的見證者。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講解員便是這座城的歷史的講述人;有人說,講解員不但是一座城市的宣傳者、更是一名地方文化學者。講解的一頭是四海而來的觀眾,另一頭便是一件展品或一個景點,城市歷史和文化便在這種時空穿梭中慢慢傳播。
王瑩到天水市博物館工作后,暗暗下定決心,要從一點一滴開始,認真學習,把講解工作做得更好。每天早晨講解前,王瑩從整理著裝,檢查化妝、佩戴講解儀、調整情緒開始,不論個人當天有什么樣的困難,面對游客時,都要打起“十分”精神、面帶微笑,調動大腦中儲備的所有知識,為東來西往的游客提供帶有天水特色的歷史文化大餐。伏羲廟有關的故事、市博物館里的一件件文物,她不但要精確記住數據信息,還要盡量挖掘出文物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看似簡單的講解工作,其實是一種執著的學習。

天水市博物館坐落于伏羲廟景區,游客參觀市博物館,一般要穿過伏羲廟景區,因此她的講解內容要從伏羲廟故事開始。經過一年多的講解實踐,王瑩逐漸掌握了同一講解內容,不同聽眾、不同時長的講解。這功夫源于她對天水悠久歷史的熱愛、源于她平時的刻苦學習和鍛煉。
天水市博物館現有文物3.9萬多件、展出文物800多件,陳列文物的時間跨度從距今8000多年前的大地灣彩陶到當代紀念章,要通過幾件文物的描述,在簡短的幾十分鐘內,通過提煉講出天水八千多年歷史文化的精華,這種精練講解對每位講解員都是一個挑戰。王瑩回憶,最初的講解是從死記硬背文物信息、伏羲文化歷史故事開始。雖然她已經把展出的文物知識背誦得滾瓜爛熟,但在講解中隨時可能遇到各種未知的挑戰讓她應接不暇?赡芷渲械囊晃挥慰,就是研究伏羲文化的專家,游客偶然提出的一個小問題,就是非常專業的學術問題。王瑩剛開始遇到這種突然情況時也無法回答,甚至感到“臉紅”。隨后,她力圖用自己的現有的知識來講解答這類問題,但游客的眼神告訴她,回答并不滿意。于是,她帶著問題向優秀導游周秀蘭老師請教。周老師說,做一名優秀的講解員不但要記好講解詞,還要有好的講解技巧,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講解風格,對于特別專業的問題,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誠心回答不知道,這樣才可能被游客認可。終于,王瑩在講解員的崗位上一邊學習、一邊實踐,逐漸學會在講解中臨場發揮的能力,并不斷受到游客的好評。
她說,游客不同,對講解的要求不同。這就要求講解員在見面的前幾分鐘內,通過簡單互動來掌握游客的大體需求,才可能把游客很快帶入講解中,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天水歷史文化帶來的樂趣。平時在講解中多練習、關鍵時刻才能不怯場。王瑩的勤奮學習,讓她在參加蘭州舉辦的甘肅文化和旅游廳等部門聯合舉辦的第六屆全省導游員服務技能競賽決賽中表現得從容和淡定,來自全省55名地州市的講解員比賽中,通過自我展示、知識問答、講解競賽等,獲得了大賽三等獎。
這次比賽她的對手是各地州市博物館的選派的精英,比賽采用全程淘汰賽制,每個人都可能在下一個環節中被淘汰。王瑩在比賽中講解的文物,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水市博物館鎮館之寶石棺床,而是一件較為常見的館藏文物——唐代海獸葡萄紋銅鏡。要講好這件大家都熟悉的文物,重點在于講好銅鏡背后的故事。她從這件銅鏡的形制特色、收藏故事開講,拓展到銅鏡的歷史沿革和不同時代的特點,讓評委們聽得入迷并最終獲獎。

王瑩說,伏羲廟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棵古樹,市博物館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文字,都訴說著一段天水歷史,自己有幸做一名天水城市歷史文化的講述者,讓紛至沓來的游客在穿梭伏羲廟,通過短暫的講解而知悉天水歷史文化,這是講解員的基本功。同樣,我也是漫步在歷史河畔邊的學習者、同路人。通過一件件文物的講解,讓故事融合在文物里,在觀眾的心靈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并認同講解,這便是我最快樂的事。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