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節假日,在天水民俗博物館的門前,人們總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們朝氣彭勃,彰顯著充滿活力的天水人的精神風貌,讓市民和前來天水旅游的游客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他們更是天水倡導文明旅游的排頭兵和實踐者。近日,天水民俗博物館舉辦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務和志愿者研學活動。

活動一:
來自甘肅省機械工業學校的一百多名志愿者分三批走進天水民俗博物館,從最普通的清潔工作做起,打掃衛生,清潔古宅,美化民俗博物館的環境。
活動中,志愿者積極發揚奉獻精神,不怕臟、不怕累,手拿掃帚和塑料袋,對小區綠化帶、地面雜物和衛生死角進行了清潔打掃。在他們齊心協力的努力之下,經過持續不斷4個工作日的清掃,將南北宅子打掃的煥然一新,讓人賞心悅目。此次志愿者清潔活動在美化了博物館內部環境的同時,也體現了天水民俗博物館志愿者服務隊全方位服務社會、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的服務理念,堅定了志愿者常態化服務社會的信心。本次志愿者服務活動實效顯著、氛圍濃郁;志愿者們紛紛表示今后將開展更多類似的志愿服務活動,把志愿者無私奉獻、關愛社會的精神傳遞給社會各界更多有愛心的人士,形成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引領社會各界群眾參與到志愿服務行列中來,多為社會和諧、整潔、文明凝心聚力,奉獻愛心。

活動二:
五月,將迎來國際博物館日,天水民俗博物館組織宣傳,策劃活動,邀你一起來走進博物館,認識文物,了解優秀歷史文化,增進文化自信,共同努力,讓文物活起來,共創博物館美好未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聚焦后疫情時代,面對未來社會、經濟、環境等挑戰,博物館應如何開啟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如何實現“恢復與重塑”,讓傳統文化煥發活力,這亟需我們這些文博工作者展開廣泛探討和深思熟慮,并付諸行動。
為廣泛宣傳這一主題,5月16日下午,天水民俗博物館邀請了天水師范學院的20名志愿者,參加了“印象民俗——四合院模型制作研學活動”。
活動中,社教專員首先帶領同學們參觀了天水民俗博物館這座歷經400余年的明代古宅,大家近距離接觸了頗具天水地域風貌的古建筑群,不僅讓他們理解了胡氏民居建筑是明清時期天水官宦人家生息起居的縮影,蘊含古人創造性的高超智慧,一座座建筑藝術都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綻放出的結晶,而且豐富了大家的課余知識,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隨后,社教專員帶領同學們來到戲苑開展親手拼接四合院研學活動流程,讓大家通過動手拼圖,了解中國古建筑之美。志愿者個個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拼接出了一件件造型優雅的四合院建筑藝術作品,大家看著自己親手完成的作品,臉上流露出自豪的笑容和滿足的神情。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