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天水在線天水在線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天水博物館>>正文
甘肅天水中梁師家灣金墓發掘簡報(圖)
(2021/11/22 15:38:41)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打印本頁

甘肅天水市中梁鎮師家灣宋金墓群

天水市博物館

  摘要:2013年,天水市博物館在天水市秦州區中梁鎮師家灣村搶救性發掘了宋金時期的3座墓葬。墓葬都為仿木構磚室墓,其中兩座均有壁畫。壁畫以“孝子圖”為主,其中M3東壁白牛出門圖為首次發現,M2甬道西壁刻畫圖也是極少見。這批資料為我們研究宋金時期處于戰爭前沿的天水地區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師家灣宋金墓;仿木構磚石墓;天水地區

  2013年1月,接到群眾舉報,天水市秦州區中梁鄉師家灣墓葬被盜掘。經批準,天水市博物館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于2013年1月和5月分兩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并對其中兩座保存較好的墓葬進行了搬遷復原,后期又對壁畫進行了修復。現將M2和M3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一 墓地概況

  該墓群位于天水市秦州區中梁鎮三灣村師家灣自然村南部,北緯34°36′39″,東經105°39′29″,海拔約1500米。(圖一)墓群被盜者共3座,分別編號M1、M2、M3,大致呈品字形分布,從西向東依次為M1、M2、M3,墓向基本一致。其中M1規模最大,破壞最嚴重,墓葬形制難以復原。M2和M3破壞較少,墓葬形制與壁畫保存較為完整。

圖一 墓地位置圖示意圖

  二 墓葬形制與彩繪

  (一)M2

  1.形制

  仿木結構單室磚墓,整體為素磚砌成。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組成,南北向稍偏西,墓門朝北。墓室為近直方形,東西寬1.84米,南北2.0米,殘高2.35米。墓室內砌有“凹”字形棺床,床面以方磚錯縫平鋪,高0.3米(圖二)。頂部為素磚疊澀八角攢尖頂,最上部為五層套斗式藻井。甬道緊連墓室,為拱形磚券頂,長1.0、寬0.82、高1.25米。甬道北端是墓門,墓門以條形豎磚封堵。墓道殘長0.8米、深1.2米,東西兩壁修整平滑,各刻劃有騎馬圖,線條簡率,造型夸張。甬道西側騎馬圖較為完整,畫面以一人騎馬為主體,右上角為一三角形和棋盤狀圖形(或窗格形)。馬配鞍籠,行走狀,兩蹄和馬頭部分缺失。騎馬人很抽象,頭部比例嚴重失調,似為包裹物(圖三)。

圖二 甬道西壁刻畫圖

圖三 墓道西壁騎馬圖(摹本)

  2.仿木構磚雕

  墓室四壁及轉角處都裝飾有仿木結構形式。東、西、南三壁結構基本相同(圖四、圖六),墓門所在北壁有所不同。從棺床以上可分為三部分,上部自山花板后邊疊澀成圓形穹窿頂;中部四壁正中為仿木結構建筑,下部為須彌座臺基。

  除墓門一面,其余三面、四角結構裝置分別相同。中部仿木結構較為復雜,墓室普拍枋上鋪作。鋪作分補間、轉角兩種。補間鋪作三朵,把頭絞項作。櫨斗上安泥道栱,前出耍頭。泥道栱上為齊心斗和散斗。斗上承橑檐枋,枋上依次安置飛椽和檐瓦。歇山屋頂。四角方形立柱,柱上轉角鋪作一朵,櫨斗上安45°斜栱,前出琴面昂。栱上為齊心斗和散斗。轉角鋪作上為橑檐枋,枋上為飛椽和檐瓦。轉角鋪作高出補間鋪作三層磚,飛椽和檐瓦形制與補間鋪作相同而體量略大。墓門一側以兩條平磚為普柏枋,安補間鋪作一朵,把頭絞項作。櫨斗上安泥道栱,前出琴面昂。栱上為齊心斗和散斗。斗上承橑檐枋。須彌座束腰部分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條磚砌五格,下層條磚砌壸門。無彩繪痕跡。

圖四 M2墓室四壁展開示意圖

  (二)M3

  1.形制

  仿木結構磚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組成,方向353°。墓道未清理,墓門位于墓道和甬道之間,墓門向北。墓室平面長方形,長2.03、寬1.8、高2.4米。甬道緊連墓室,券頂,寬0.7、進深0.65、高1.08米。兩內壁對稱,底部用灰條磚平砌一層,以上至0.76米處砌兩層海棠池;墓室除墓門所在北壁外,東、西、南三壁磚結構相同(圖五)。豎直方向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頂部,自山花板后平磚11層疊澀成八角形,第12層為三角磚牙層,第13~16層為套斗式藻井,尖部呈橢圓形(圖七);中部四壁正中為仿木結構磚雕;下部為須彌座臺基。墓室底部用條磚和方磚混合平鋪一層,鋪磚方式與M2相同。

圖五 M3墓室平面展開示意圖

  2.仿木構磚雕

  墓室普拍枋上鋪作。除墓門所在北壁外,其余三壁、四角結構相同(圖八、九)。鋪作分補間、轉角兩種。補間鋪作三朵,把頭絞項作。櫨斗上安泥道栱,前出耍頭。泥道栱上為齊心斗和散斗。斗上承橑檐枋,枋上依次安置飛椽和檐瓦。歇山屋頂。四角方形立柱,柱上轉角鋪作一朵,櫨斗上安45°斜栱,前出琴面昂。栱上為齊心斗和散斗。轉角鋪作上為撩檐枋,枋上為飛椽和檐瓦。轉角鋪作高出補間鋪作三層磚,飛椽和檐瓦形制與補間鋪作相同而體量略大。

  北壁墓門券頂以上為仿木結構磚雕。以兩條平磚為普拍枋,安補間鋪作一朵,把頭絞項作。櫨斗上安泥道栱,前出琴面昂。栱上為齊心斗和散斗。斗上承橑檐枋(圖一〇、一一)。

  須彌座束腰部分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條磚砌五格,下層條磚砌壸門。上下層每框內繪制牡丹等花卉紋。墓室后方立柱繪忍冬紋,前方立柱繪魚鱗紋。

圖六 M2南壁(復原后)

圖七 M3墓頂內部(復原后)

圖八 M1南壁

圖九 M3南壁(復原后)

圖一〇 M3北壁

圖一一 M3北壁(復原后)

  3.墓室彩繪

  南壁 以紅、白、黑和青四色繪制圖案。正中方磚朱紅色繪雙扇板門,兩門間墨線繪一婦人啟門圖,露出大半身,填以黃色。婦人面部圓潤,手捧一物(圖一二)。兩側為單開隔扇門,圖案對稱,朱紅色繪成門框,上部為龜背紋,下部為壸門牡丹(圖一三)。隔扇門兩側為鹿銜蓮葉圖案,左右基本對稱。方磚上繪一只鹿,呈立姿,口銜蓮葉,鹿頭均朝向中間。左側鹿前后左蹄抬起,右側鹿前后右蹄抬起(封面;圖一四)。

圖一二 婦人啟門圖

圖一三 南壁假門

圖一四 鹿銜忍冬圖

圖一五 白牛出門圖

圖一六 東壁假門

圖一七 王祥臥冰求鯉圖

圖一八 郭巨埋兒圖

  東壁 墓壁正中方磚繪一道豎直線,示意為雙扇門,門間繪一牛前身,牛頭部戴有簡易轡頭(圖一五)。兩側單開隔扇門和孝行故事。隔扇門上部繪龜背紋,下部繪壸門牡丹(圖一六)。左側為王祥臥冰求鯉圖,王祥頭著黑巾,腰著腰裙,右手支撐側臥。后有一顆大樹,上掛衣物(圖一七)。右側為郭巨埋兒圖,郭巨頭戴黑巾,身著圓領袍服,手扶鍬站立。一女子包髻,著長裙,左手拉一小兒。三人中間置雜寶(圖一八)。

  西壁 墓壁正中繪婦人啟門(圖一九、二〇),兩側為對稱單扇門和孝行故事畫。左側為董永賣身葬父圖,董永頭著幞頭,身穿方盤領袍服,背包袱,右手舉于額前作告別狀。云頭之上立仙女,頭梳高髻,雙手攏起(圖二一)。右側為原谷諫父圖,畫面右上角為一老人,蜷縮雙腿坐于地上。左為一男子,頭著幞頭,身著青色圓領袍服,雙手攏于袖中。中間立一男童,著圓領紅袍服,一手拉笆。一手指著男子(圖二二)。單扇門上部繪古錢紋,下部為壸門牡丹。

  北壁 下部正中為券頂墓門,墓門右側長方形磚上繪一老翁,雙手合于胸前(圖二三)。老翁右側方磚上繪一人躬身扶于堆狀物前,堆狀物頂上插枯枝(圖二四)。根據清水白沙箭峽墓、寧夏西吉1號墓等圖像,此磚內容應為“王裒聞雷泣墓”。堆狀物為墳丘,墳丘上長有枯樹。墓門左側與“聞雷泣墓”圖對稱位置方磚繪兩人掩面而泣,右邊婦人著孝巾(圖二五)。有學者認為此圖是曹娥哭江圖,但圖中少了常見的江水或棺木以及曹娥手中的杖。下層條磚砌壸門,圖案內容不清晰。拱形頂兩側為花卉。

  須彌座束腰部位分上下兩層,上下層每框內繪制牡丹等花卉紋。

  墓室后方立柱繪忍冬紋(圖二六),前方立柱繪魚鱗紋。

圖一九 婦人啟門圖

圖二〇 婦人啟門圖(復原后)

圖二一 董永賣身葬父圖

圖二二 原谷諫父圖

圖二三 老翁圖

圖二四 王裒聞雷泣墓

圖二五 曹娥哭江圖

圖二六 角柱忍冬紋

圖二七 灰陶罐(M3:1) \

圖二八 醬釉瓷盞(M3:2)外底

  三 出土器物

  在清理淤泥過程中,墓室后靠左角落清理出灰陶罐1件和醬釉瓷盞1件。

  灰陶罐 1件(M3:1)。灰陶。口微侈,卷唇,溜肩,鼓腹下收,平底。口徑9.5、高15.1、底徑9.2厘米。(圖二七、二九:1)

  醬釉瓷盞 1件(M3:2)。侈口,斜腹,圈足。施釉不到底。口徑11.8、高4.8、底徑4.7厘米(圖二八、二九:2)。

  另外一些有銹蝕嚴重的鐵釘。

圖二九 M3出土器物

  四 結論

  天水地區發現的宋金墓葬相比陜西、山西、河南等地數量少很多,經過科學發掘的則更少。近年來,發表的較為翔實的資料有天水王家新窯宋墓[1]、張家川南川宋墓[2]、清水賈川鄉董灣村金墓[3]等。其中具有明確紀年的僅耤口鎮王家新窯宋墓1座,為北宋大觀四年(1110年),屬北宋晚期。中梁鎮師家灣M2和M3其仿木建筑結構和彩繪內容與距離最近的耤口鎮王家新窯宋墓區別較大,王家新窯宋墓彩繪為開芳宴、散樂圖等,而師家灣M3彩繪以“孝子圖”為主。截至目前,甘肅發現的宋金時期紀年墓只有10座,師家灣墓葬其仿木建筑結構及孝行故事圖像與甘肅臨夏南龍鄉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墓葬[4] 和蘭州中山林金墓[5]最為接近,具有金代中期的特點。趙永軍博士曾統計全國金代“孝行圖”人物,聞雷泣墓的主人王裒出現在金代早、中期,晚期則不見。[6]又根據櫨斗形狀, M2 和M3琴面昂嘴加厚,M3四角櫨斗上安45°斜栱,是金代常見的結構。M3中出土醬釉瓷盞其釉色和底足特征也為金代早期風格。郭永利教授也認為兩座墓都為金代[7]。綜上,我們推斷師家灣墓葬年代為金代早、中期。

  值得注意的是,M3東壁中的“白牛出門圖”在甘肅地區金墓中屬首次發現,在其他地區也極少見,與“婦人啟門”圖有相通之處。學界多以常見的“婦人啟門圖”來探討墓葬的空間寓意和古人的精神世界。宿白先生最早認為:“按此種裝飾就其所處位置觀察,疑其取意在于表示假門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廳堂,亦即表示墓室至此并未到盡頭之意”[8]。又有“開陰閉陽”或仙境之說、“寢”說等。[9]還有一些其他的觀點。概括起來,假門之寓意有物質空間的擴展和精神世界的延伸兩種。師家灣“白牛出門圖”提供了一種新的線索,為我們研究“啟門圖”增添了新的資料。

  天水地處甘肅東南部,北宋屬秦鳳路管轄。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后,這一區域成為金與南宋拉鋸爭奪的戰略要地。紹興十一年(1141年)“紹興和議”后,天水地區歸屬金,多年的戰亂暫時趨于穩定。金代基本沿襲宋代行政管理區劃,原秦鳳路劃入臨洮路。金代晚期又與西夏、蒙古戰爭不斷,此區域社會動蕩、經濟衰退、人口銳減。因此,此區域發現的墓葬很少,規模較大且建造精致的更少。師家灣金墓是近幾年發現的建造精美、彩繪內容豐富的少數墓葬之一,對研究宋金時期天水地區乃至隴東地區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有重要價值。

  附記:本次發掘負責人為李寧民。參加發掘的有汪保全、 王煥新 、王文剛、王卓、劉繼萍、楊利廣、孟旭輝、李璧辰。繪圖為王太職、王煥新。攝影為劉繼萍、田婕、王卓。

  執筆:王太職 王煥新

  (后記:中梁墓群現場發掘的主要負責人王煥新先生英年早逝,此簡報在他記錄基礎上完成,發表以紀念之)

  注釋:

  [1]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肅省天水市王家新窯宋代雕磚墓[J]. 考古,2002(11).

  [2]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肅張家川南川宋墓發掘簡報[J]. 考古與文物,2009(6).

  [3]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肅省清水縣賈川鄉董灣村金墓[J]. 考古與文物,2008(4).

  [4] 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 甘肅臨夏金代磚雕墓[J]. 考古與文物,1994(12).

  [5] 甘肅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蘭州中山林金代雕磚墓清理簡報[J].考古,1957(1).

  [6] 趙永軍. 金代墓葬研究[D]. 吉林大學2010年博士學位論文.

  [7] 郭永利. 甘肅境內宋金元墓葬的調查、整理與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133.

  [8] 宿白.白沙宋墓[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54-55.

  [9] 梁白泉. 墓飾“婦人啟門”含義蠡測[N].中國文物報,1992-11-8(3);李清泉. 空間邏輯與視角意味-宋遼金墓“婦人啟門”圖新論[J]. 美術學報,2012(2).

  原文發表于《文物》2021年第10期。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攝影相關圖片
麥積區攝影人抗疫主題作品網絡展 麥積區攝影人抗疫主題作品網絡展 麥積區攝影人抗疫主題作品網絡展 麥積區攝影人抗疫主題作品網絡展 麥積區攝影人抗疫主題作品網絡展 天水在線航拍秦州區夜間消殺(視頻 天水在線攝影報道:秦州區對城區 天水在線攝影報道:秦州區開展大 天水在線攝影報道:清水縣百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