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活動教案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展講解員業務技能培訓

為進一步優化講解員隊伍的綜合素質,強化講解員基本功訓練,提高講解員開展社會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規范和提升講解員書寫教案的能力,2月20日上午,天水民俗博物館針對講解員2023年社教活動教案書寫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進行了指導性培訓。
策劃社會教育精品課程和撰寫出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課程教案,是成功舉辦好每場針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前提和保證,是對學生課外文化生活的顯著提升和校園學習文化知識的有力補充與延續,因此,加強講解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參與社會教育持續能力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
培訓中,首先對2023年講解員各自負責的社教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及培訓、四進和研學等工作的前期策劃、資料整理、存檔等問題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肯定了之前我館講解員在旅游服務接待、社會教育活動開展、對外宣傳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同時也指出,我館講解員在社會教育活動策劃方面,尤其在授課教案的書寫方面還存在許多薄弱的環節,亟待我們提前著手、下功夫整改,力爭讓后期的各類教育工作更加精細化和規范化,促使我館的社會服務質量呈現穩步上升的良好勢頭。

培訓過程緊緊圍繞社教活動教案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進行指導學習。講解員以自己負責的某項社教活動為例,對整個社教活動的策劃目的、重點、難點、目標及授課步驟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針對教案書寫中出現的不規范和不準確等突出問題,進行了逐項分析與解讀。如課堂導入不明確,沒有運用正確的導入方法把授課重心引入到本節課的各類知識點的講述中來,也沒有通過有效的導入法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引入到對課堂授課內容的渴求激情當中來;在活動流程方面,主次交待不明確;與青少年互動和演示環節缺失;分析思考方面沒能緊扣本堂課的主題設置知識點或預留課余作業激發學生延伸的思考能力等問題。
隨后,大家學習了比較優秀規范的社教案例,在兩個教案的對比和培訓中指出突出問題,讓大家明確了自己在教案書寫方面需要改進的方向,也逐步掌握了正確的書寫方法。
此次培訓實用性和針對性強,彌補了講解員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短板問題,規范了講解員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夠科學合理書寫教案,培育了講解員的授課技能,激發了講解員的創新能力。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