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細雨潤民心
白銀區傾力解決民生問題紀實
寒冬時節,記者在白銀市白銀區采訪時,聽到老百姓說的最多的詞是:醫保、社保、和諧、新農合、幸福指數等等。走訪鄉村和社區,記者驚喜地發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要讓群眾“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的承諾,正在這里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一件件惠民實事的實施,一道道民生難題的破解,使全區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現在生病不愁了”白銀群眾中曾流傳著這樣一句口頭禪:“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為了緩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白銀區于去年4月正式啟動了以大病(住院)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方法,市、區兩級財政按5∶30的比例逐級審核撥付每人每年35元的財政補助資金,農民每人每年按不低于10元的標準繳納,農村“五保戶”和“特困戶”等確實無力繳納個人費用的,由民政部門嚴格按照程序幫助繳納。新農合實施以來,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歡迎,以前小病抗、大病躺、不敢求醫問藥的農民,現在吃下了“定心丸”。
在全面推行農村合作醫療的基礎上,白銀區又趁熱打鐵,適時推出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所有的城鎮居民解除了后顧之憂。與此同時,該區的社會救助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也日趨完善:城鄉特困群眾在患病后能及時領到政府發放的醫療救助金;“三無”人員和農村五保對象住院救助實行零起付,個人實際負擔住院費用按90%予以救助;低保對象中的二類人員、獨生子女領證戶和二女結扎戶起付線降低50%;患有重大疾病且個人暫時無力支付住院費用的,憑定點醫院住院診斷證明等可實行院前救助,院后核銷;重大疾病院前救助1000元……
正值隆冬季節,在部分群眾生活面臨困難的時候,區上又爭取到了省慈善總會的援助,為300戶特困居民每戶發放了價值500元的醫療救助卡。張保平是白銀區四龍路街道的一位居民,家中3口人,丈夫無工作,女兒正在上小學,她本人因車禍致殘裝著假肢,行動不便,生活十分困難。拿到救助卡,她激動地說,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有社會好心人的救助,我們一定能渡過難關。
“圓了我們的住房夢”在剛剛搬進的新居里,今年67歲的武川鄉特困戶強生義高興地告訴記者:“我以前做夢都沒想到的事情,現在變成了事實。”
白銀區武川、強灣等鄉地處干旱半干旱山區,自然條件十分嚴酷,許多困難群眾住著簡易的土坯房。新農村建設啟動后,白銀區在具備交通、水電等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區域,建設居住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生產生活便利的農民住宅小區,幫助這些困難群眾走出深山,到宜居的地方去生存發展。在群眾的熱切期盼中,武川鄉和強灣鄉移民住宅區一期工程拔地而起,共計完成投資4200萬元,建成住宅樓24棟8.62萬平方米,已于近期交付使用。總投資4100萬元的二期工程也已開工建設。
白銀區農村特困群眾中有200戶無房戶、危房戶無能力解決住房困難,為幫助他們實現“居者有其屋”,白銀區政府救助房制度應運而生,區上將每年籌措資金100萬元,按每年40戶、5年內全部解決的步驟,為這些群眾解決住房問題,今年已建成武川、強灣兩鄉48套救助房。救助房按照每戶2.3萬元、戶均64平方米的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建造。在城鎮適時推出廉租房制度,采用發放補助金、提供房源的方法為城鎮無房戶解決住房問題。
白銀區還在條件較好的城郊地區培育發展房地產、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讓農村群眾生活與城市全面接軌。投資2433萬元的王峴雒家灘村建設項目已完成投資688萬元,并配套建設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新建日光溫室100座;紡織路街道大井子村和大壩灘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總投資7617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500多萬元,建成4棟商住樓、3棟住宅樓、1棟綜合服務樓,莊稼漢住進了寬敞明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的樓房,過著和城里人一樣的現代生活。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民情最關鍵。
人民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白銀市委常委、白銀區委書記朱濤如是說。
白銀區委、區政府從群眾最需要之處做起,切實為民謀福利,把黨對群眾的關懷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去年年初,區上開始實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等在內的8件惠民實事,對低收入人群實行“應保盡保”,先后為3.92萬名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保障金3538萬元,發放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金和失業金2133萬元。除了為334名農村五保對象按月發放五保供養金外,區上還在環境優美的強灣鄉月亮灣修建了總投資364.5萬元的敬老院。
群眾利益無小事。白銀區投資233萬元在水川鎮顧家善村等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清凌凌的甜水流進農家。區上爭取到省發改委批準立項,于2006年起修建總投資為2860萬元的水川———平堡公路,并于當年完成了路基建設任務。以這種“敢叫天塹變通途”的膽識和勇氣,區上全力構筑和諧“交通網”,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近年來,白銀區部分農村發生了持續旱情,時間之長、災情之嚴重為歷史罕見,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陷入困境。災害無情人有情,白銀區在組織災區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的同時,積極向上級民政部門爭取救災資金,并發動社會各界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妥善解決災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2006年以來,共發放救災資金94.2萬元、面粉110噸、衣物4200件、取暖煤200噸,解決了災區群眾的燃眉之急,創造了大災之年無大荒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