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入夏以來,甘肅中東部地區平均最高氣溫為近56年最高,降水量為近44年最少,定西、隴南、天水、平涼、白銀等10個市州54個縣區出現嚴重伏旱。截至9月6日,干旱導致977.2千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84.1千公頃絕收,受災人口達到622.2萬人,31.45萬人飲水困難,120.1萬人需生活救助。曹志政/東方IC

9月6日,甘肅省會寧縣新添堡鄉道口村農民馬秀珍在自家土豆地里挖了十株土豆蔓,所結土豆還不到一斤。數據顯示,甘肅中東部地區平均最高氣溫為近56年最高,降水量為近44年最少,定西、天水北部和白銀等地降水偏少八成以上。

9月6日,甘肅省會寧縣新添堡鄉道口村,61歲的蘭金發手捧顆粒稀少的玉米棒欲哭無淚!6畝山地玉米顆粒無收,7畝川地玉米每畝收獲不足200斤。”蘭金發算了一筆賬,“種一畝玉米,地膜120元,肥料160元,種子80元,今年種了13畝玉米,一共花了近5000元,現在收回1000元都難!

與會寧縣相鄰的定西市素有“苦脊甲天下”之稱。據官方資料,2016年是定西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旱災。在安定區西鞏驛鎮肖川村,66歲的顏懷李老人回憶說:“我活了60多年就沒見過這么旱的天氣,家里種的玉米離掰還有一個月就干死了。”9月6日,甘肅省定西市西鞏驛鎮肖川村顏懷李老人一整天只能從玉米地里“搜尋”到這樣5袋玉米。

有“十年十旱”之稱的蘭州市榆中縣北山地區也沒能逃過大旱厄運,中連川鄉撒拉溝村農民呂興財說,他收割胡麻連鐮刀都用不上,只能用手拔,往年每畝能打近200斤,今年最多不到40斤,比種子稍微多一點。

9月6日,甘肅省會寧縣本該快成熟的蕎麥,至今還在揚花,收獲無望。災情發生后,甘肅省民政廳等部門已派出工作組赴受災地區核查災情。9月5日,甘肅將省級自然災害救助Ⅳ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Ⅲ級。6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并派工作組趕赴甘肅災區。

9月6日,甘肅省定西市西鞏驛鎮肖川村顏懷李捧起一把干土祈求老天下雨。甘肅省民政廳救災處副處長陳曉東介紹,在甘肅省農牧廳協調省財政下撥旱災救助資金2054萬元基礎上,甘肅省民政廳5日又下撥受災群眾生活救助資金83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