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出增收希望
——甘谷推廣頂凌覆膜技術側記

草長鶯飛四月天,農民下地覆膜忙。
幾場春雨過后,甘谷廣袤的土地上,到處可見農民群眾田間地頭整地、施肥、覆膜的忙碌身影。放眼望去,田疇沃野間,一片片閃亮的地膜整齊地覆蓋著,在陽光映照下熠熠生輝,農民增收豐產的希望正在地膜下孕育著......
“今年春雨多,把地塊全部澆透了,現在正是覆膜好時機。”正在覆膜的大石鄉李灣村農民李昌軍一邊覆膜一邊對記者說。

今春以來,甘谷搶抓墑情較好的有利時節,在去年秋覆膜基礎上,及早安排,全面部署,采取多項有力措施,將頂凌覆膜作為全年農業工作的“第一個硬仗”來打,積極調運儲備春耕物資,通過發放覆膜、購置農機具、開展技術服務等有效措施全力幫助群眾開展頂凌覆膜工作。
在大石鄉李灣麻坪示范點記者看到,縣農業局包片技術人員楊云芳也正在幫群眾講解覆膜技術,她告訴記者:“早上6點多起來,在村民家吃過早飯就上山了,現在要手把手地教村民覆膜,并講解如何套種土豆、玉米,事關今年群眾的收成,不能馬虎。”一段時間下來,她和群眾已打成一片。

“以前就是靠天吃飯,啥技術沒有,現在鄉村干部整天在地里手把手教,不會的就能隨時問。”村民王有福很有感觸地說:“別看是女干部,干起活一點不含糊,來得比我們還早,拉著那么重的覆膜機,一轉就是半天,地膜、肥料都送到地里,真是為我們老百姓想得周到。”
記者采訪了解到,縣農業局技術人員自春耕生產開始以來,全部深入生產一線,走進田間地頭,現場示范,親自操作,面對面地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通過集中培訓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辦法,現場解決生產技術上的難題,做到下得去、待得住、教得會,保證技術指導到位,真正讓農民群眾掌握技術要領和操作規范,確保覆膜工作保質保量完成。

縣農業局負責人說,“為了服務好全縣春耕生產工作,我們抽調全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15個技術指導服務小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零距離’技術服務,保證了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加快旱作農業發展,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實際、遵循自然規律、尊重群眾意愿作出的重大部署。

今春以來,縣委、縣政府按照省市總體部署要求,早謀劃、早行動,及時組織干部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規劃地塊,靠實面積;打破區域界限,統籌謀劃,示范推進,做到了鄉鄉有大點,村村有任務;全面實行行政和技術雙軌責任制,建立健全縣級領導全面督、專門機構跟蹤督、主管部門深入督“三級聯督”體系,有效促進了覆膜工作的順利開展,為農業增收、群眾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項農業技術是否符合實際,產生效益,群眾作為直接受益人最有發言權。李灣村農民王有福高興地說:“去年我家種的覆膜玉米畝產量在600公斤上下,比露地玉米增產了100公斤左右,變賣后多賺了近1000元。今年開春雨水好,我準備把家里的閑地全部覆膜種植玉米,等下半年一定有個好收成,頂凌覆膜技術真是我們百姓的實用致富技術。”

據農業局負責人介紹,“2015年省上下達我縣旱作農業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任務25萬畝,為了確保全面完成雙壟溝播任務,縣上結合實際情況,規劃建成金山鄉9村一個萬畝示范點,安遠鎮王窯流域、新興鎮西河流域、磐安鎮沐浴梁和土寨梁、大石鄉李灣麻坪等5個3000畝以上示范點,同時,規劃建成1000畝以上示范點19個,示范面積71000畝。截至3月底,完成秋覆膜12.13萬畝、頂凌覆膜13.72萬畝,總面積25.85萬畝,占任務的103.4%,超額完成今年覆膜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