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來,甘谷縣緊盯最貧困鄉村、最困難群體和最需要破解的難題,堅持以扶貧攻堅為重點,以雙聯行動為抓手,以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著力在目標任務、幫扶力量、項目資金、培訓資源四方面統籌謀劃,融合聯動,最大限度確保精準扶貧深推進見實效。至目前,全縣貧困村已減少到60個,貧困人口已下降到8.27萬人,減幅分別達79.5%、66.2%。

精準扶貧大融合大聯動要開好局,目標任務是第一步。對此,該縣緊盯全面小康目標,堅持把雙聯行動“八大任務”與“1236”扶貧攻堅行動目標任務相融合,全面推行“扶貧圖表式管理”模式,認真填寫貧困村、貧困戶收入對比表,進一步修訂完善了縣、鄉、村全面小康建設規劃和全縣扶貧開發奔小康發展規劃。各聯村單位緊盯聯系村發展目標任務,結合全縣重點工作,修訂完善了單位年度雙聯工作計劃、聯系村小康發展規劃、聯系戶脫貧致富計劃,真正做到了工作目標同向、計劃推進同步。

針對扶貧項目資金“撒胡椒面”效果不明顯等突出問題,該縣突出項目資金,全力作好融合聯動大文章。先后建立健全了涉農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雙聯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解決了一大批工作推進中的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統籌各類涉農項目資金,著力打破村組界線,探索推行了整流域、整片帶扶貧綜合開發模式,先后規劃了16個整流域作業片帶;按照“田+路+林+水”綜合開發模式,全面建成了西溝、丁家溝、陽屲梁、新集、大道坡、沐浴梁等10個整流域扶貧綜合開發示范基地。
該縣始終在幫扶力量上融合聯動,堅持激活內力與借助外力相結合,千方百計加強與省、市幫扶單位的溝通銜接。先后與北車集團、天津東麗等省內外力量結成了穩定的對口幫聯關系;積極鼓勵、引導縣內外成功人士投身雙聯,大力開展“人大代表在行動”、“政協委員助推雙聯”等活動,極大地發揮了示范表率作用。特別是近一個月來,縣委、縣政府在保持各單位原有幫聯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幫扶力量,調研制定了《甘谷縣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管理辦法》,明確了10項職責任務,并從全縣副科級干部、后備干部、農技干部和鄉鎮駐村干部中,抽調600多名骨干力量,組建了195個幫扶工作隊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精準幫聯扶貧,實現了幫扶工作隊貧困村的全覆蓋。

為了真正做好培訓資源融合聯動工作,甘谷著眼扶貧與扶智并舉,輸血與造血并重,積極整合扶貧、人社、農業等部門培訓資源,全面組織實施了“雨露計劃”、“兩后生”培訓等各類項目。三年來,已累計資助200多名貧困青年赴山東藍翔等技校學習,使他們掌握了一技之長,走上穩定的致富之路。同時,全面推行 “2+1”幫聯模式、由1名雙聯干部聯系1名技術人員或致富能手,優勢互補,結對幫扶特困戶,幫助解決了一大批果園管理、畜禽防疫、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幫聯效果。認真組織實施“百千萬農技結對幫帶”行動,采取“一帶十”的方式,由150多名農技干部結對幫帶1580戶科技示范戶,科技示范戶就近幫帶15200多貧困戶,傳授農業實用技術,發展致富增收產業,發揮了農技幫帶的放大效應。積極推行招工—培訓—輸轉—維權“騰達勞務”模式,著力提高勞務輸轉組織化程度,累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近400期,培訓農民14萬人(次),輸轉勞務34.8萬人(次),創勞務收入43.5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