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著眼于貧困戶缺資金、扶貧資源不集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等“三大難題”,精準發力,多點突破,積極探索創新融資方式,大力推進整流域整片帶綜合開發,全面推行供銷綜合改革拓展服務,最大限度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針對貧困戶缺資金的問題,積極探索創新融資方式。立足于用足用活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貸款等惠農政策,縣財政注資1150萬元成立信貸擔保公司,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累計落實各類惠農貼息貸款2.41億元。依托整村推進項目,已組建村級扶貧資金互助社87個,探索推行了以扶貧資金互助社為平臺,政府、企業、幫扶單位和社會組織捐資、注資、多元開放的扶貧互助資金融資方式,資金互助社在為貧困群眾提供小額信貸支持、保障村級公共服務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著眼于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省上的信貸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貸風險,對有貸款意愿且有致富能力的貧困戶,直接提供有價物權進行抵押放貸;對有貸款意愿且致富能力不足的貧困戶,實行非貧困三戶聯保放貸;對沒有貸款意愿又無發展能力的貧困戶,結合供銷綜合改革,探索推行“政府+企業+貧困農戶”,“農戶貸款、帶資入股、就業分紅”的模式,由縣政府委托放貸的金融機構與貧困戶簽訂借貸協議,再由供銷合作社或合作社委托的龍頭企業、或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簽訂帶資入股協議,把貸款本金注入到供銷合作社或合作社委托的龍頭企業、或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分紅,也可優先安排到其企業就業,領取工資性收入,有效解決脫貧難題。

針對扶貧資源分散的問題,推行整流域整片帶綜合開發。著眼于解決扶貧資金撒胡椒面、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探索推進了整流域整片帶綜合開發的大格局扶貧,每年向省市申報項目計劃之前,縣上召開涉農聯席會議,對涉農項目按“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原則,向新一年度實施的片帶和流域整合,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最大功效。近三年,整合各類項目資金20.77億元,建成了10個整流域扶貧開發示范基地。今年,在東北片的西小河流域實施2萬畝整流域綜合開發,進一步加快了整體脫貧致富步伐。

(整流域整片帶綜合開發項目)
針對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推行供銷綜合改革拓展服務。搶抓甘谷被確定為全國供銷綜合改革試驗區重大機遇,按照“健全組織、理順機制,社企分開、雙線運行,強化職能、拓展服務”的改革思路,在縣鄉村三級探索建立“社線”和“企業線”兩條線服務機構網絡,著眼為農業產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依托企業線,著力為群眾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農資供應,構建農產品營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日用消費品經營網絡;依托社線,為群眾提供公益性與微利性相結合的農業技術、勞務、信息及金融服務。目前,市縣撥付750萬元,成立了各鄉鎮基層供銷聯社,組建50個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啟動縣級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通過牽頭領辦專業社,組建農業服務隊和營銷經紀人隊伍,建設農產品產地集貿市場,掛牌發展農家店、便民店、農資連鎖店,在解決農業生產能力不足、提供金融支農、農產品賣難和便民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