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建強帶領市政府督查室、市人大科教文工委和部分市人大代表來甘谷縣現場督辦視察市人大六屆四次會議賈忠慧、劉永仁、魏金香代表提出的第97號“關于將毛家坪遺址開發保護工程列入全市重點文化項目的建議”的辦理情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令建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慶元,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金鼎、劉永仁陪同督辦。

當天,趙建強一行深入甘谷縣磐安鎮毛家坪村,詳細察看了遺址發掘及保護現場、已發掘保護的秦人墓葬車馬坑和已出土的文物的保護情況,聽取了相關情況匯報,督辦建議的人大代表對建議辦理情況進行了評議,并表示滿意。

毛家坪遺址位于甘谷縣磐安鎮毛家坪村,東距縣城25公里,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級臺地上,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1000米,面積約60萬平方米,分溝東和溝西兩部分,溝西區北部及西部為居址區,大部分被村莊疊壓,溝西、溝東區主要為墓葬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共勘探出墓葬千余座,累計發掘面積約4000平方米,共清理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小墓葬199座、灰坑752個,出土各類小件文物1000余件,發掘大量繩紋灰陶片,出土青銅容器51件,青銅兵器11件,車馬坑5座,大型墓葬兩座,其中一座為級別較高的貴族墓葬。其發掘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車馬坑和大量實物資料,把秦文化的編年推進到西周時期,開創了考古學上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先河,極大地豐富了甘肅東部秦文化的內涵,對進一步探討贏秦西遷的時間、路線提供了實物資料,更對研究甘谷乃至渭河上游古代民族分布、生活以及民族融合進程,豐富發展地域文化,開發打造旅游景點,提升線與知名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趙建強強調,毛家坪遺址的發掘,在學術史上具有標桿意義,甘谷縣以及各有關部門要繼續做好毛家坪遺址的發掘和保護工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讓歷史完整重現;要繼續完善編制好毛家坪遺址的發掘、保護、開發和利用規劃,會同專家意見,科學有序推進毛家坪遺址的發掘保護工作;要按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要求,完善各項申報資料,積極開展申報工作,努力讓毛家坪遺址進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市文化旅游局要高度重視遺址的發掘保護工作,結合文化建設項目,多渠道解決遺址的保護和道路建設問題,把毛家坪遺址的發掘保護工作做好做實,為提升我市歷史文化內涵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