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甘谷縣結合扶貧開發實際,科學謀劃金融扶貧思路,積極探索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全力為精準脫貧輸“血”供“氧”,強力推進精準脫貧縱深發展。
創新擔保機制,加大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支持力度。該縣于2015年7月啟動了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結合供銷綜合改革,積極探索推行三種信貸方式,對能夠提供財政擔保的貧困戶,將原來“一折保一筆”放寬到“一折保三筆”;對提供不了工資折子擔保的貧困戶,實行三戶聯保,抵押擔保戶的宅基地、林權證等有價物權進行放款;對沒有貸款意愿又無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對無致富能力、沒有發展項目的貧困戶,推行由“貸款到戶、帶資入股、按股分紅、實現增收”的模式。與此同時,為了加強金融風險防范,建立了財政風險補償基金的長效補充機制,力爭到2017年,全縣貸款風險補償基金達到1000萬元以上。
嚴格規范管理,充分發揮扶貧互助資金作用。加大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籌建力度,積極探索以扶貧資金互助社為平臺,政府、企業、幫扶單位和社會組織捐資、注資、多元開放的扶貧互助資金融資方式,放大資金增量,并允許將扶貧互助資金作為擔保資金,撬動金融機構貸款,放大資金規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目前,共建成村級扶貧資金互助社244個。
規范貼息政策,確保貧困戶充分享受利率優惠。整合各類財政到戶貼息政策,對貧困戶扶貧小額信用貸款,按基準利率由政府全額貼息。縣財政注資1150萬元成立信貸擔保公司,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近三年累計落實各類惠農貼息貸款2.41億元。同時,該縣與承貸金融機構,研究制定了有別于普通客戶、一般信貸產品的政策措施和發放程序。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嚴格按照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的貸款貧困戶花名冊發放貸款,并做到不隨意抬高貸款門檻,不提前扣除利息或結息,杜絕了各種形式的不合理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