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甘谷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是在全縣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為迎接縣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從即日起,甘谷縣所屬新聞媒體開設【喜迎黨代會】專題欄目,全面深入報道縣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建等領域的發展成就,號召全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舍我其誰的擔當、奮發有為的狀態、苦干實干的作風,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甘谷縣衛生計生工作綜述

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谷縣立足民生,勇于創新,不斷健全衛生服務體系,著力提高衛生服務能力,努力完善醫療保障,優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推動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止目前,全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計生機構達到638個,共開設病床1886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床位達到2.5張;公立醫療衛生計生機構從業人員增加到1367人,有執業醫師382人、執業助理醫師119人、注冊護士284人、持醫技資格證人員139人,全科醫生61人、鄉村醫生590人。

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累計讓利群眾1952.85萬元,其中:通過醫改專項資金補償群眾1176.89萬元,通過提高診療費標準補償群眾775.96萬元。醫院醫療收入藥占比大幅下降,由2011年的56.2%下降到2015年的39%;縣級醫院住院補償比由2011年的52.3%提高到2015年的75%,群眾自付費用明顯下降;住院人次由2011年的1.76萬人次提高到2015年的2.72萬人次。

持續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十二五”期間,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行政村覆蓋率達100%,人均籌資標準從2011年的30元提高到2016年的120元,總籌資額由12100萬元提高到28430萬元。最高補助金額從2011年的6萬元提高到2015年的8萬元。至2015年底,共有200375萬人次享受到合作醫療住院補償,補償費用達64964萬元。鄉鎮衛生院普遍實行“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患者直接在鄉鎮衛生院住院診療,出院結算新農合補償后個人只承擔100余元的醫療費用,極大方便了患者及時就診。

(醫務人員技能培訓)
全面推行分級診療制,積極組織120多名中級以上職稱醫師及五年以上住院醫師到各鄉鎮衛生院開展多點執業,初步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就診格局,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難問題。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80種、縣級醫院250種病種的定額付費制度改革。嚴格落實醫師多點執業考核與服務補償機制,將多點執業醫師補助納入支付方式改革范疇,有效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進一步規范藥品采購,各級財政共投入基本藥物補助經費1240萬元,有效減輕了農民就醫負擔。全縣各級醫療機構按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省級增補目錄要求,嚴格執行藥品網上集中采購制度,規范配備和使用藥品,縣醫院、縣中醫院基本藥物使用比例逐年提高,村衛生室基本藥物由鄉鎮衛生院負責采購和配送,基本藥物使用比例達到100%。

(縣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
積極完善醫療基礎設施,改善醫療服務環境,進一步提升綜合診療能力。2011年以來,全縣共實施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9項,總投資8771.94萬元,總建筑面積30001.1平方米。重點完成了縣醫院急救中心綜合樓項目、重癥醫學科和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建設項目,6個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和296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項目。新興鎮衛生院渭陽分院、大像山鎮衛生院十里鋪分院業務用房及周轉宿舍建設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全面竣工。縣中醫院醫技綜合樓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八里灣鄉衛生院、謝家灣鄉衛生院業務用房及周轉宿舍建設項目已完成招投標手續,即將開工建設。

(縣醫院血液透析專科診療室)
在縣醫院開設了尿毒癥血液透析專科,引進了核磁共振診療,開通了急救通道,強化了婦產科臨床管理,實現了門診信息一卡通,提高了醫療水平;縣中醫院順利從二級乙等中醫院晉升為二級甲等中醫院,開設了糖尿病專科、眼科和急診科,針灸科命名為全省小針刀技術和埋線治療基地。積極鼓勵支持社會辦醫,先后創辦了西京醫院、康復醫院、華夏醫院、樹仁醫院、濟仁醫院、康莊醫院、甘谷骨科醫院、紅十字會祥和醫院八所民營醫院,逐步形成了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結合精準扶貧,大力推進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全縣195個貧困村均建成了診斷室、治療室、藥房“三室分設”的標準化村衛生室。從2015年起,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受益群眾9304人次,報銷金額270.14萬元。17個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了X光機、B超、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全縣所有村衛生室配備了高壓滅菌器、紫外線消毒燈、血壓計等基本醫療設施和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并為195個貧困村配備了健康一體機,村級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深入推進公共衛生服務,積極組織開展慢病隨訪、婦幼保健、健康體檢、健康教育等工作,為全縣群眾建立健康檔案36.35萬份、電子健康檔案51.4378萬份,建檔率在95%以上。加大慢性病管理力度,全縣累計確診高血壓患者27606人、Ⅱ型糖尿病患者14830人,規范管理23355人。全面開展住院分娩孕產婦救助,每年救助孕產婦6500多人,住院分娩率穩定在99.6%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分別穩定在99.1%、98.9%以上;先后為全縣3.75萬余名兒童接種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82.5萬余劑次,兒童計劃內免疫接種覆蓋率100%,小兒麻痹、脊灰、瘧疾基本消除。 以“村級三件事”為重點,全面推進健康促進模式,深入開展健康教育進家庭活動,縣鄉計劃生育服務站(所)全部加掛了健康教育所牌子,累計組織各類健康教育講座206場(次),印發各類健康教育宣傳資料65萬余份(冊);為城鄉居民戶全部配發了健康工具包,并開展各類人群健康知識講座619場,舉辦健康沙龍445次;積極推進“居民健康促進行動”,建立了慢性病病人健康檔案,定期隨訪,規范管理。

積極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完善縣、鄉、村三級特色中醫建設,已建成中醫特色鄉鎮衛生院10個,中醫特色村衛生室195個,各醫療機構均能開展15種中醫適宜技術和6種食療技術診療。不斷提升中醫藥技術人員服務能力,每年選派30多名基層醫務人員到上一級中醫院進修學習,遴選出50名醫務人員跟師學習,并參加中醫學經典遠程教育活動,先后評選出省級名中醫14人,開展師承教育培訓合格中醫人才66人,培養中醫一技之長人員142人。

(縣中醫院特色理療室)
穩步落實人口計生政策,“十二五”期間,全縣人口出生率始終控制在11‰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7‰以內,出生人口性別比穩定在104-107之間,實現了計生工作由管理向服務的轉變。2012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榮獲省級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示范縣。



(磐安鎮南坡寺村衛生室)

(新興鎮康家灘村衛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