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時節的甘谷縣武家河艾家坪村,四圍青山環繞,綠蔭加護,村里的大道小路隨形就勢,蜿蜒至遠方。走進艾家坪村,圖文并茂的文化墻,黨建文化長廊、十九大精神宣傳櫥窗等,展示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新風貌。
武家河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對標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男乱,通過生態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等五大舉措,加快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增效,為農村發展增添優勢。在艾家坪村打造了首個以紅色教育基地、農耕文化、村史文化為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新型示范村。
艾家坪村地處甘谷縣南部淺山區,距縣城8公里,是武家河鎮十二個貧困村之一,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253戶1270人,這里土地肥沃,民風淳樸。2018年艾家坪村依托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為村里修建文化廣場、紅色教育基地、農耕文化展示區……村民組織活動有地方去了,農閑時村民也有地方去充電學習,思想覺悟也提高了,極大地滿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兩年,村里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硬化了道路,修建了文化廣場,綠化了村莊,接通自來水,治理排洪渠,安裝太陽能路燈……”說起艾家坪村的變化,村民張元林充滿了自豪。張元林家門前就是進村的主路,在他的記憶中,這條路很窄,路上同時有兩輛車就讓不開了,農用車拉點東西根本不能走,出行非常不便,村里種的花椒很少有客商上門來收購,再別說發展其它產業了,F如今,村里道路拓寬硬化了,既方便了村民出行,又引來了外面客商收購花椒,花椒可以賣個好價錢,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實惠。
夜幕下,艾家坪村的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天氣雖有一絲涼意,但是村民們自娛自樂的熱情絲毫不減,不少村民在文化廣場散步閑談,村里的業余舞蹈隊也跳起了廣場舞,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斑@幾年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一位跳廣場舞的大姐說。美麗鄉村建設讓艾家坪村民切切實實普享實惠,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培育富民產業結合起來,是甘谷縣因地制宜振興鄉村的又一特色,武家河鎮武裝部長李志強為記者介紹說,“基礎條件發生改變后,鎮上又依據村情,扶持群眾發展果椒種植、畜禽養殖、鄉村旅游,通過培育致富產業,讓群眾有一技之長,有增收門路,從根本上擺脫貧困!
“村里的環境變好了,村民的思想覺悟都提高了。在擴路的時候,群眾無償讓出自己的土地配合道路修建。以前污水橫流的街道如今變的整潔干凈,大家都自覺愛護村里的環境了……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今年57歲的貧困戶孫存保面對記者,說出了他眼里全村的變化。
景美人更勤,記者在漫山遍野的花椒園里看到一番忙碌的景象。艾家坪村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村“兩委”牢記產業發展就是美麗鄉村的“造血工程”。該村以果園建設為抓手,建成花椒園1200多畝,多方聯系果業專家,為村民傳授花椒種植技術,將花椒樹種植與美麗鄉村打造結合起來,既美麗了村莊,又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