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甘谷>>正文
2018年甘谷縣大像山鎮工作綜述(圖)
(2019/1/16 15:14:22)  來源:甘谷縣委外宣辦  打印本頁

砥礪奮進求發展 不忘初心譜新篇

——2018年甘谷縣大像山鎮工作綜述

  近年來,甘谷縣大像山鎮緊緊圍繞“黨建引領、聚力脫貧、項目帶動、促進振興”的工作思路,搶抓機遇,開拓創新,乘勢而為,在這片奮進的熱土上,精準扶貧強力推進,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產業發展方興未艾,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民生投入持續加大,城鎮化步伐一次次提速……一個個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建設場景,一幅幅濃墨重彩、恢弘壯麗的發展畫卷,共同見證了大像山鎮的滄桑巨變!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一直以來,大像山鎮把脫貧攻堅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抓,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緊扣“六個精準”要求,年初與25個行政村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舉全鎮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確保領導力量、工作重心、干部隊伍、優勢資源向脫貧戰場集結。2018年實現脫貧人口113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7%以下。

  “家里種了兩畝花椒,基本上能收入兩萬元,這是個‘懶人莊稼’,除了采收季節,平時地里也不忙,閑了還可以去其他地方打工掙錢。”大像山鎮二十鋪村農民鞏小兵用他自己的語言向記者描述著花椒的田間管理, “現在村里人都嘗到了種植花椒的甜頭,再不用鎮上和村上作動員,大伙都在主動擴大種植規模。”

  要消除貧困,鼓起群眾的錢袋子,必須得有富民產業做支撐。記者從大像山鎮了解到,去年以來,全鎮新發展優質花椒800余畝,各類蔬菜1700余畝,地膜玉米馬鈴薯1200余畝,貧困戶果園面積戶均超過2畝。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80人,職業技能培訓151人,“隴原巧手”手工編織培訓50人。發放扶貧互助資金共610萬元,放貸率85.9%;發展產業的同時,拓寬思路,推進“三變”改革,探索出以艾家村曉陽農民合作社為代表的“閑置資源利用”三變模式,以西關村煤炭一級交易中心和狄家村鑫元山莊為代表的“產業轉型升級”模式,以馬務溝村鄉村旅游項目為代表的“鄉村旅游”三變模式。建立了租金收入、股本分紅、股權激勵、勞務收入等利益聯結機制,共建成“三變”改革試點5個,配置股權60余萬元,吸納140余名貧困人口穩定就業,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該鎮去年共建成扶貧車間6個,協調落實產業貸款500萬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82戶,其中政策兜底24戶,已竣工77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7戶,拆除“空心房”35戶,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新建標準化衛生室8個,全部達到“三室分設”標準。

  和諧征遷步穩蹄疾

  “千難萬難,征遷最難”。在甘谷縣城市建設的熱潮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征遷工作卻在大像山鎮創出了和諧拆遷的新范本。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面對復雜的征拆情況和巨大的征拆壓力,大像山鎮黨委以“作風建設年”為契機,堅持在拆遷征地一線檢驗錘煉干部作風,建立“一個征收地塊、一套人馬跟進、一張圖表細化、一桿到底完成”的組織推進機制,層層壓實干部責任,時時傳導工作壓力,針對征拆過程中,部分群眾思想上有包袱,不愿和干部見面,不肯聽干部解釋的現象,征拆一線干部“耐著性子”、“蹲下身子”,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措施,反復為群眾做思想工作,切實為城鎮建設保駕護航。

  據悉,康莊路西延征遷工作,現已完成征地241.1畝,遷墳394葬,拆遷22戶;富強路西延征遷工作,現已完成征地230余畝,拆遷8戶;像山路東段征遷工作,該區域共涉及拆遷13戶,已完成12戶。面對歷年征遷遺留問題,大像山鎮黨委、政府敢于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組織干部主動上門作動員,提高群眾思想認識,完成仿古街二期遺留征地6戶,拆遷2戶,遷墳20葬;完成引濤供水工程建設用地征收37畝,并全力開展征遷遺留安置工作。征收黨校新址及其北側建設用地47.3余畝,全面解決白云漁塘、乾元酒店等遺留征遷問題。五里鋪尚都百匯區域征遷安置有序推進,西關安置樓及其附屬工程等即將全面完工。配合國土部門調處土地糾紛3起,及時制止康莊路、富強路西延待征區域內搶栽搶種3起,“兩違”建設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項目建設花開滿園

  “這條路我走了十年,現在全部鋪油硬化了,去蛤蟆口提泉水更方便了。”家住大像山鎮西關社區的李智老人今年70歲了,自從退休以后,他每天都會從縣城步行到廟灣村蛤蟆口去提山泉水,現在已經堅持了十年之久,目的就是為了鍛煉身體,“現在就算下過雨我也能上山散步了,以前的沙土路,下雨后就只好待家里。”李老滿臉喜悅的告訴記者。

  道路通、百業興。2018年以來,大像山鎮將道路建設與產業基地、旅游景區、各類園區有效銜接起來,以路興業、以業增收。

  大像山鎮楊趙村以西川道地區,果蔬一直是沿途各村主導產業,為了做大做強富民產業,該鎮爭取投資670余萬元,實施了全長8.5公里的楊趙至艾家村道提升改造工程;投資30余萬元實施二十鋪堤防工程,修建堤防167米;爭取財政投資500萬元,群眾籌資籌勞250萬元,對東關、西關等9村1社區共100條巷道進行硬化,硬化面積達7萬余平米(含水渠),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巷道硬化項目,共涉及二十鋪、土堆、狄家、楊趙、白云、李家、狄家等7個村,硬化道路面積4.2萬平方米;投資645萬元,高質量完成19.6公里通自然村道路硬化項目;投資503萬元,完成天門山至廟灣3.2公里道路鋪油硬化工程。去年7月份暴雨期間,該鎮先后緊急拉動組織搶險應急隊伍640余人次,搶修水毀道路26處,治理滑坡、崩坍山體500余方,維修河堤200余米,疏浚河道溝渠6.3公里,轉移安置群眾280人次,有力地保護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隆冬時節,一場大雪過后,地處甘谷縣大像山鎮南部淺山區的馬務溝村,一夜之間成為了北國雪鄉,村里的觀景涼亭上,石橋、棧道上,文化廣場的健身器材上以及栽植的綠化苗木上,全部銀裝素裹,踏雪而行,宛如來到了童話般的冰雪世界。

  “村子越建越美麗,咱農民的生活也是越過越紅火,現在村里太陽能路燈都安裝了,文化廣場、健身器材都有,再加上花園和涼亭,整個村莊都成公園了。”馬務溝村農民李大爺今年六十多歲,正拿著鐵锨鏟著巷道里的積雪,李老告訴記者:“你們要是夏天過來,景色更美。”

  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馬務溝村是大像山鎮實施的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據悉,該鎮為了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爭取項目支持 295.4萬元,栽植各類花卉樹木9.2萬棵(株),整理鋪設綠化用地55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30套,新建廣場1300余平方米,修建安裝石橋、棧道、涼亭等景觀設施13座,新建鄉村記憶館1座。

  馬務溝村的整潔美麗,只是大像山鎮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記者從該鎮了解到,2018年大像山鎮通過“一事一議”形式籌集衛生費90余萬元,并將每周二確定為全域無垃圾日,全年鎮上投資130余萬元,組織清潔力量2300余人次,動用大型機械230余臺次,清理存量垃圾2600余噸,整治垃圾堆積點200余處,疏浚清理河道3.6公里,鎮域環境面貌持續改善,群眾滿足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站在新起點,點亮新希望,繪就新藍圖——2019年,大像山鎮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帶領全鎮人民戮力同心,頑強拼搏,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城鎮而不懈奮斗!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攝影相關圖片
甘肅第一條高速公路(圖) 還記得2003年的天水街頭,車輛還 還記得那是2005年,藉河風情線還 還記得那是1978年,龍城廣場還是 還記得那是1984年,麥積山石窟長 還記得那是1984年,天水的南大橋 天水在線誕生了(圖) 令人想起了盛唐(圖) 煙鋪大櫻桃開始飄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