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貫徹落實市、縣集中整治農村“八差”問題及“培育文明鄉風營造脫貧氛圍”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脫貧攻堅質量,不斷夯實打贏脫貧攻堅戰基礎,甘谷縣新興鎮迅速行動,召開“八差”問題集中治理專項行動會議,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廣泛動員黨員干部發揮作用,集中開展農村“八差”問題專項治理,全面提升鎮容村貌,優化人居環境,推進文明鄉風建設。

扎實開展勞動力培訓,著力解決“勞動能力差”問題。一是積極聯系專業培訓學校開展了家政服務、“隴原巧手”、果樹栽培、農業實用技術、電商、汽車駕駛等培訓,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至少一人掌握了一門勞動技能;二是創辦扶貧車間,幫助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拓寬貧困群眾就業渠道,促進穩定增收致富。
落實各項幫扶救助政策,著力解決“家庭構成差”問題。結合“送溫暖、獻愛心暖冬行動”,為五保戶、一二類低保戶、殘疾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受災群眾、特困戶等弱勢群體購置了火爐、煤炭、米面、被褥等生活用品,及時發放困難群眾冬春生活救濟金、慰問金,盡最大努力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送到了困難群眾的心坎上。
宣傳良好家風傳承,著力解決“家庭氛圍差”問題。通過在“今日看新興”微信公眾號轉發弘揚良好家風文章和組織群眾收看《中華好家風》等“家風”系列節目,宣傳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良好傳統;認真開展“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解決了一些群眾個人利益至上、好逸惡勞、不贍養老人等“家庭氛圍差”問題。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著力解決“鄰里關系差”問題。通過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抵制“薄養厚葬”、“高價彩禮”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弘揚時代風尚,改善鄰里關系,提高了人們的團結互助意識,形成了和睦融洽的鄰里氛圍,
認真開展精神扶貧,著力解決“精神狀態差”問題。通過舉辦產業致富專題講座和宣講黨的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消除部分貧困戶習慣于“等、靠、要”和“不思進取”的懶惰思想,鼓勵他們多想辦法,多謀出路,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深入推進全域無垃圾創建,著力解決“環境衛生差”問題。以姚謝地區和姚朱路、姚渭路、通甘路、涇甘路、姚楊路、盤康路及貧困戶庭院為重點,集中力量全面清理柴堆糞堆、磚堆瓦堆等垃圾雜物,努力消除“視覺貧困”。

落實危房改造政策,著力解決“居住條件差”問題。嚴格落實危舊房改造政策,認真開展“空心房”拆除工作,為搬進新居的貧困戶拉煤生爐、加鋪蓋、送棉衣,改善生活條件,營造了一個環境整潔、鄉風文明、干凈舒適的過節氛圍。

實施“平安鄉村”行動,著力解決“生活質量差”問題。一方面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集中懲治了部分“村霸鄉匪”和宗族惡勢力,打擊了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緊盯農村零售商品,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查處了一部分銷售過期食品的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確保了鄉村社會穩定、安定有序,增強了群眾的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