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谷縣脫貧攻堅中,深度貧困村的產業扶持越來越難,成了脫貧攻堅路上最大的攔路石,在磐安鎮的南后山區,外出務工和架豆王產業的完美結合,架起了脫貧致富的高架橋。

磐安鎮莊兒溝村海拔2100多米,屬于磐安鎮南后山區,氣候高寒陰濕,不宜于蘋果、花椒等果椒產業的發展,傳統的農作物又解決不了當地群眾的脫貧問題。駐村幫扶隊和鎮村干部深度調研,與村民協商,借鑒其他地區的致富經驗,引進了架豆王的種植,經過摸索試種,架豆王非常適應莊兒溝等村的氣候,長勢良好。而且,架豆王的種植對勞動力的要求不高,屬于輕體力勞動,老人、婦女都可以種植。

莊兒溝村文書楊新民如是對記者說,我們莊兒溝村,青壯年勞力現在都在外出打工,村上動員全村老少婦女兒童,種植架豆王,種了400多畝,畝產4000多斤,戶均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架豆王是我們莊兒溝村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在磐安鎮,像莊兒溝這樣的還有西坪、好稍科、馬家灘、石溝、新窯等南后山區六、七個村,今年,鎮上鼓勵這些村的村民連片發展架豆王產業,共種植1600余畝。架豆王產業成了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穩定脫貧的有力保障。架豆王產業的發展架起了磐安鎮南后山區深度貧困村脫貧致富的高架橋。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