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甘谷縣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以退役軍人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堅持以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積極創新方式方法,強化工作措施,不斷在推進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退役軍人黨員教育管理、優撫安置政策落實、權益維護保障、構建榮譽激勵體系和雙擁共建上下功夫,全力提升全縣退役軍人工作整體水平。

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做好退役軍人工作對于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不斷加強對全縣退役軍人工作的組織領導。一是按照省、市關于機構改革的統一部署,甘谷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于去年12月組建成立,為縣政府工作部門,落實了開辦費、公務費、辦公場所,實現了退役軍人有專門機構服務管理。二是嚴格對照國家、省上制定的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工作規范(暫行)要求,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于今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高標準建設縣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設置服務大廳1個、4個服務窗口。先后兩次印發關于組建鄉(鎮)、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的緊急通知,目前,全縣15個鄉鎮、405個行政村、10個社區全部掛牌成立退役軍人服務站,確定專、兼職工作人員865人,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等必要辦公設備,落實辦公面積約3510平方米。至此,甘谷縣、鄉、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已全面建成。三是及時成立了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的縣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涉及全縣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的重大問題,切實加強黨對退役軍人事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四是認真落實縣、鄉、村“三級書記”抓退役軍人事務工作責任制,明確各級黨組織書記為本轄區退役軍人事務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體系。

創新工作方法,全面采集信息。堅持將信息采集作為服務保障退役軍人的基礎性工作,結合退役軍人服務對象摸底統計,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扎實開展信息采集。一是積極采取發放宣傳畫冊、制作標語、鄉村廣播、門戶網站、“兩微一端”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信息采集的重大意義,確保縣域范圍實現宣傳全覆蓋。二是縣財政投入30多萬元,采購配發了17套信息采集設備,設立了鄉鎮信息采集點和縣級信息采集督促指導平臺,做到縣鄉兩級信息采集協調推進。三是組織召開了信息采集業務培訓會議和推進會議,就采集對象、內容、方式等進行系統培訓,明確工作要求,組織督導組多次深入鄉鎮、村、社區指導信息采集工作,促進了工作規范開展。四是采取定點采集和入戶采集相結合的方式,在鄉鎮采集點全面采集的同時,對年齡較大、行動不便和居住偏遠鄉村的采集對象,運用移動手持終端,進行入戶集中采集,力爭做到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應采盡采。截止目前,全縣共采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11882條。五是高度重視網絡上傳工作,嚴把信息采集質量關,對采集內容不全、質量不高的信息,要求采集人員重新采集、核準詳實,并同步上傳至退役軍人信息登記管理系統。

落實優撫政策,持續走訪慰問。認真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傷殘撫恤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和政策要求,及時足額發放撫恤優待補助資金,持續開展走訪慰問,積極完成撫恤優待和擁軍優屬工作。一是嚴格核準全縣優撫對象,按照鄉村摸底上報、縣上核準審批的程序,及時調整優撫對象。二是全面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元至七月,累計向全縣優撫對象發放撫恤補助資金1180.1萬元,向25名符合條件的重點優撫對象發放醫療補助資金11.9萬元,向符合條件的4319名優撫對象發放了物價補貼17.19萬元。三是向去年秋冬季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兵役優待金671.9萬元。四是充分發揮鄉、村退役軍人服務站職能,嚴格按照市、縣關于“一卡通”專項治理的工作要求,督促700多名退役軍人實名辦理了指定銀行卡,促進了“一卡通”工作深入開展。

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安置質量。一是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省內27所高職院校擴招政策,鼓勵縣內退役軍人積極報名高職院校深造,增強就業創業本領,引導退役軍人不等不靠,主動就業。目前,全縣有退役軍人創辦的各類企業20多家,共吸納退役軍人就業400多人。二是緊緊圍繞就業市場需求,結合省市確定的免費技能培訓項目,充分考慮退役士兵參訓意愿,經過嚴格篩選,上報7所縣內培訓機構爭取納入退役軍人培訓機構,大力推行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就業技能培訓,為去年參訓的50名退役軍人落實了生活補助。三是組織召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座談會,圍繞退役軍人如何開展自主就業創業、提升自主就業創業能力等話題深入討論交流,不斷激發退役軍人的創業激情和就業動力。四是組織干部積極參加省、市關于社保接續的業務培訓,起草制定了全縣解決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問題工作方案,建立了部門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深入研究、準確把握政策要求。目前,已全面完成了準備階段工作,并于6月24日正式啟動了這項工作,當前正在開展受理核查階段工作。截止8月6日,先后辦理來電、來訪咨詢300多人次,成功受理超過50人。

穩控重點人員,維護社會穩定。始終把涉軍重點人員管理作為維護穩定、維護軍人權益的大事來抓,深入開展退役軍人“矛盾攻堅化解年”活動,進一步靠實責任,強化聯動配合,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切實做好涉軍重點人員穩控工作。一是認真制定全縣退役軍人“矛盾攻堅化解年”活動實施方案,采取“一個人員、一名領導、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辦法,制定接訪、下訪計劃,組織工作組對重點上訪人員入戶走訪,了解情況,宣講政策,依法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二是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涉軍維穩工作領導機制,實行鄉鎮主要領導、包片領導和駐村干部層層包干責任制,全程包抓,集中化解。三是按照“一人一檔”的標準,建立信訪工作臺帳,傾心做好解釋答復工作。先后接待來訪退役軍人100多人次,受理退役軍人事務部和省市縣相關部門轉辦信訪事項60多件,對合理訴求及時協調辦理解決,對訴求不合理、且沒有政策依據的當面告知、書面答復,及時將答復結果上傳全省信訪系統。四是建立退役軍人黨員組織關系轉接“一站式”辦理窗口,持續開展退役軍人“失聯黨員”“口袋黨員”摸底調查。組織退役軍人黨員以支部為單位,利用“學習強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平臺,積極參加“三會一課”黨內組織生活,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加強退役軍人黨員思想政治教育。

堅持創建引領,提升雙擁水平。緊盯創建省級雙擁模范縣“八連冠”目標,突出創建亮點和特色,探索建立符合甘谷縣實際的雙擁工作新路子,扎實開展雙擁共建活動。一是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縣四大組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及駐縣軍警部隊等30多個單位為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配備專職主任1名,專職工作人員3名。二是及時召開了全縣雙擁工作會議暨創建省級雙擁模范縣工作會議,制定印發了《甘谷縣迎接全省雙擁模范縣考核驗收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甘谷縣雙擁工作要點》《甘谷縣迎接全省雙擁模范縣考核驗收工作任務分解表》,嚴格按照“八個一”的創建要求,逐項逐條對照,認真查找薄弱環節,認真落實各項針對現役、退役軍人的優先、優惠、優待政策,強力推進雙擁創建工作,于今年5月順利通過了省上考評驗收,7月,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表彰為全省雙擁模范縣,實現了“八連冠”創建目標。三是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為契機,從7月中旬至8月上旬,集中開展慰問駐縣部隊官兵、走訪慰問退役軍人代表、舉辦雙擁主題文藝晚會等一系列雙擁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結,譜寫新時代“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美好篇章。四是積極利用春節、民兵訓練日等有利時機,列支專項資金,采購慰問物資,由四大組織領導帶隊,走訪慰問駐縣軍警部隊和參訓民兵,積極支持部隊建設。持續走訪慰問烈屬、烈士后代、在鄉老復員軍人、榮立二等戰功以上人員,并邀請他們觀看文藝晚會,受到市、縣領導慰問并頒發紀念獎杯,切實營造了尊崇軍人、尊崇功臣的濃厚氛圍。五是積極聯系動員縣內企業和愛心人士,深入開展家電惠民擁軍、舉辦文藝晚會、發放甘肅銀行退役軍人保障卡等活動,著力打造社會化擁軍新格局。六是以縣烈士陵園、紅軍長征紀念館、姜維紀念館、縣中隊、二中、西關社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雙擁工作示范點為載體,堅持不懈開展國防教育,極大地激發了干部群眾的雙擁熱情。七是在城區繁華地段設立大型雙擁宣傳標牌,在縣電視臺、甘谷新聞網開辦雙擁專題節目,大力謳歌軍愛民、民擁軍的先進典型,積極營造雙擁模范縣創建的濃厚氛圍,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和雙擁意識,提升廣大軍民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的自覺性。八是在縣內醫療機構、金融網點、旅游景點、客運站點設立退役軍人和軍人優先標識,為現役、退役軍人提供便利和優惠。九是創新工作思路,及時召開雙擁共建座談會,與68216部隊結成雙擁共建對子,共商“軍事日”活動開展工作。
弘揚英烈精神,加強褒揚紀念。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持續開展褒揚紀念活動,在全社會營造緬懷、崇尚、學習英雄烈士的正氣和濃厚氛圍。一是及時啟動光榮牌懸掛工作,嚴格核準懸掛對象,為符合條件的“三屬”人員和現役、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13800多塊,積極營造尊崇軍人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廣泛組織干部群眾、中小學生、部隊官兵1500多人在清明節前往烈士陵園等紀念設施開展祭掃活動,加強英雄烈士事跡的宣傳教育,常態化開展烈士紀念活動。三是將縣烈士陵園、散葬烈士墓等紀念設施由民政部門移交退役軍人事務局管理。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