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谷縣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助推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以實施“4+2”農業產業振興行動為抓手,立足具有甘谷特色的辣椒、花椒“道地”農產品,按照“把‘雙椒’產業做優、把優勢產業做特、把特色產業做精、把精品產業做強”的思路,全力推進“雙椒”產業提質增效,有效夯實了群眾增收致富、穩定脫貧的根基。截至目前,全縣辣椒、花椒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8萬畝、22萬畝,年產值分別達到1.5億元、10億元。

一是推動規模發展,把“雙椒”產業做優。強化扶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特色、規范建園、保質保量的原則,科學編制《甘谷辣椒產業十年發展規劃》,扶持引導發展規模大、群眾參與程度高、帶貧效益好、示范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促進“雙椒”產業規模化發展。調整布局。按照“南北淺山區建椒園、渭河川道區種辣椒”的思路,打造了散渡河流域、清溪河流域、辛集流域、西小河流域等六大花椒產業帶,建成了渭河南北兩岸兩個辣椒種植示范區,調整優化了“雙椒”產業布局。今年以來,著眼培育壯大農業特色產業,大力實施“五個一萬”農業振興工程(新增1萬畝花椒、1萬畝辣椒、1萬畝蔬菜、1萬畝中藥材、1萬噸冷鏈庫容),新建“雙椒”園2.2萬畝。優化苗種。堅持“引、育、推”相結合,引進優質辣椒苗種,探索試驗無刺花椒矮化密植技術,加強試驗苗種技術跟蹤服務和生長特性觀察研究,培育推廣適應甘谷自然條件、滿足市場需求的新苗種,促進了“雙椒”產業結構調整。

二是突出品牌特色,把優勢產業做特。推動特色產業化。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建園的原則,按照“荒山陡坡地栽花椒,平整水澆地種辣椒”的思路,積極引導經營大戶和龍頭企業以流轉土地形式建園,初步形成了高寒山區栽花椒、淺山川道種辣椒的產業發展格局。推動產業品牌化。深入實施品牌化發展戰略,加大商標品牌培育力度,積極引導“雙椒”生產經營主體強化商標品牌意識,開展面對面、手把手全方位服務,提高注冊和使用商標的積極性主動性,先后注冊辣椒商標24個、花椒商標22個,全錄王、康美、古風臺和蔣老五、駝峰果業等一大批有市場影響力的“雙椒”生產經營企業蓬勃發展。推動品牌市場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開展提質增效、綠色食品認證、大力宣傳推介等方式,在“雙椒”產業供給和需求兩側持續發力,甘谷“雙椒”以品質贏得了消費者認可,遠銷成都、天津、重慶、鄭州、湖南、新疆等20多個省市,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

三是推進提質增效,把特色產業做精。培育經營主體。發放創業扶持貸款4745萬元,大力支持鄉村致富能手、返鄉農民工、未就業大學生、退伍軍人領辦創辦“雙椒”生產、加工、銷售類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培育壯大“雙椒”產業經營主體。目前,全縣發展“雙椒”龍頭企業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家。強化項目引領。實施占地28畝的甘谷縣花椒交易中心項目,概算總投資1.1億元,主要建設包括氣調倉庫、花椒經營商鋪、交易大棚、精深加工車間、檢測及配送中心,建成投用后將成為集花椒存貯、加工、檢測、銷售于一體的交易平臺,有力助推甘谷花椒產業發展。同時,加快農產品冷鏈倉儲設施建設,新建1000頓果蔬保鮮庫6座,通過冷藏儲存延長貨架期,使甘谷“雙椒”靈活選擇上市時間、“錯峰頭”銷售,力爭實現收益最大化。加強風險防控。持續推進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降費,廣泛宣傳動員,提高椒農參保率。今年,全縣果椒參保9.03萬畝,其中花椒3萬畝。同時,及時發布低溫霜凍、抗洪抗旱、病蟲害防治等預警信息和應對措施,持續提高抵御自然災害和農戶自救能力,促進“雙椒”產業健康發展。

四是立足助農增收,把精品產業做強。舉辦節會展銷活動。每年都舉辦花椒節、辣椒采摘節,通過開展采摘體驗、視頻攝影競賽、“勞動能手”采摘大賽、現場簽定訂購協議等活動,豐富節會內容,吸引外地客商觀光體驗,進一步增強甘谷“雙椒”影響力。積極組織“雙椒”生產經營企參加中國農民豐收節和農博會、推介會等展銷推介活動,提升甘谷“雙椒”知名度,拓寬銷售市場。搭乘電商網銷快車。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抓手,加強與淘寶、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大型電商運營平臺的合作,積極打造電商生產、加工、包裝、物流、營銷全產業鏈,推動銷量和效益“雙提升”。通過網紅直銷、直播帶貨等形式,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加強與市場精準對接,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在今年舉辦的第2屆甘谷花椒節期間,縣領導化身“網紅”,與40多名網絡主播一起為甘谷花椒代言,當天實現線上線下成交額6000多萬元。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加強與天津東麗區、中車集團及省市幫扶單位消費扶貧協作,用活用好各級各方面幫扶力量,加大幫扶推介力度,促進消費扶貧成效持續顯現。截至目前,全縣實現消費扶貧金額6223萬元,帶動貧困人口10354人。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