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5日,政協甘谷縣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委員協商議政發言大會上,來自各界別的16位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議政發言,建言獻策。
搶抓機遇 改革創新 打造甘谷職教新高地
縣政協委員 牛小紅

甘谷縣職專是一所集中職教育、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成人學歷教育及社區教育于一體的公辦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德技雙贏”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辦人民滿意的中職教育為宗旨,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擴容增量成效明顯,中職招生規模逐年增大,社會技能培訓機構大量涌現。2020年縣職專被省教育廳、財政廳認定為甘肅省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成為宣傳和推介甘谷教育的第二張名片。雖然我縣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職普比失衡,職業教育供需矛盾突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兩大支柱,我縣的職普比為3:7,且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很快,但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職普比的失衡與職業教育發展的滯后,嚴重制約著我縣職業教育的發展。隨著縣職專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和全縣人民對職業教育認可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大,現有職業教育資源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職教需求。
(二)職業教育設施薄弱,標準化建設亟待解決。由于縣職專辦學規模急劇擴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生均校園面積不足、校舍緊張、運動場地缺乏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盡管縣委、縣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使縣職專的占地面積達到69.89,但是近幾年的招生人數均在1500人以上,2020年達到了1881人,使得生均占地面積遠小于國家生均33平方米的要求。
(三)職教師資力量薄弱,服務社會經濟能力有限。我縣每年有大量新增勞動力、在崗職工、退伍軍人、下崗職工對提升技能水平有迫切需求,大量的企業對實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但目前我縣職業教育及技能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薄弱,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比如,縣職專專業教師和雙師型教師所占專任教師的比重均低于國家標準,難以滿足職業教育及技能培訓的需求,制約著職業教育服務當地經濟的能力。
(四)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缺乏深度合作互動機制。從學校方面,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請企業專家上課,舉辦企業家報告會,送學生去企業參觀實習等淺層次合作,形成學校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體還有較大差距。從企業方面,多數企業由于對校企合作缺乏戰略思考和實踐經驗,在校企合作中處于消極與被動狀態,使校企合作最終成為企業對學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資,使校企合作很難深度合作。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機制不成熟,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需要進一步拓展與深化。
(五)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及“技能甘肅”的實施,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管理理念亟待更新,管理團隊的分工協作亟待加強,教師的業務能力亟待提高,教育教學、培訓質量管控體系亟待升級。優秀管理團隊、優秀教學團隊、優秀教科研團隊、優秀平臺、優秀專業、優秀課堂、優秀教師等內涵建設有待進一步提升。
為進一步加快我縣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建議政府從財政、土地、師資等方面全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以國家標準要求,推進縣職專標準化建設,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職教資源的需求。全力支持甘谷職專爭創甘肅省優質中等職業學校項目建設。
(二)整合各類培訓資源。以編制“十四五”教育規劃為契機,以縣職專為依托,組建職教培訓中心,集中培訓項目、統籌職教師資,以1+X證書、水平能力等級認定證書為抓手,統一開展高質量培訓,以便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面對甘谷縣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機遇,加強內涵建設,突出專業優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我縣職業教育做大做強。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以政府主導、職業學校和企業為主體、行業協會為中介的校企合作公共服務平臺,健全發布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和人才洽談、交流制度、搭建校企合作的對話互動渠道,形成統籌校企資源、服務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提升中等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從而實現“訂單式”培養和“內化式”就業。更新職教理念,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富有活力的高素質職教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形成“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的良性發展格局。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