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正值黃芪、黃芩、黨參等中藥材的采收關鍵期,甘谷縣禮辛鎮南北兩山高海拔區域種植的萬畝各類道地中藥材喜獲豐收,為當地農民開辟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在禮辛鎮南山片區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記者看到,采挖機在藥田里來回穿梭,村民們正忙著將機器翻出土的黃芪撿拾、搬運,現場一片繁忙豐收之景。

而在甘谷縣爍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賈萬同正在指導20多名工人修剪、篩分一捆捆晾曬的黃芪,在工人初加工后,分成不同等次的黃芪,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晾曬便可進行銷售。

甘谷縣爍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賈萬同說,這個黃芪經過四道工序,剪頭、修根、挑裝、扎捆,現在基本成型,曬干之后可以直接銷售,主要銷往岷縣這邊的固定客戶,銷量也不錯,預計今年干貨銷售量能達到60噸左右。

近年來,禮辛鎮支持企業及合作社在適宜區域試種黃芪等中藥材帶來的經濟效益,帶動了區域內村民種植藥材的積極性,當地老百姓一邊在合作社學習種植、分揀包裝的技術和經驗,一邊租用合作社機械小規模種植藥材。馮山村的馮隨世老兩口已經有了兩年多的黃芩種植經驗,兩年藥材大豐收讓他對種藥信心滿滿。

禮辛鎮馮山村村民馮隨世說,像我去年種了5畝,今年擴大到7到8畝,算賬的話比糧食強,尤其黃芩這個藥材適宜我們這個地方種,它產量也高,從剛開始種我們繼續總結經驗,在加強管理上和其他方面下決心,向隴西這些地方學習。

位于禮辛鎮南山片區的甘谷縣玉順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全鎮較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合作社今年大規模種植了黃芪、黨參等多種藥材,藥材經過篩剪扎捆和掛串晾曬加工,很好的保留了藥性、提升了品質和產品附加值。

今年以來,禮辛鎮依托地理優勢,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目前已在全鎮11個村高海拔區域發展各類道地中藥材1萬畝以上,建成千畝標準化產業種植基地4個,年產量達2000噸,當地特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與成熟使禮辛鎮在鄉村振興、產業致富道路上的步伐更穩、底氣更足。

(新聞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