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上午,甘谷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甘谷大劇院隆重開幕。
本次大會應到代表261名,實到243名,符合法定人數。

上午9時,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帆主持并宣布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是:吳健、孫忠平、楊帆、曹明忠、林如海、李萬舉、李斌斌、陳旭、薛希武、王新民、楊曉濤、張世誠、董寶玉。
在主席臺就座的主席團成員有:馬驥、王見學、張恒剛、杜興、程滿平、范慧、楊揚、張榮成、裴春圃、張來明、張銳、孫建平、丁軍民、張定祿、馬得芳、楊琪、張耀武、汪建全、馬順民、馬俊吉、楊瑞泉、張想生、鄭博、姜芳芳、丁軍偉、馬永剛、劉彥文、趙振東、盧軍明、張登云、李曉茹、馬利平、王繼紅、張賢、楊天偉、王少鹍、王耀榮、張小恒、蔣旭明、劉彥斌、頡軍、劉密、李懷安、楊霞、李發虎、楊小軍、蒲凱。
出席會議并在主席臺就座的有:張濤、劉強、金輝、霍艷平、李蘭、邵新建、張明。
列席會議并在主席臺就座的有:縣委常委、副縣長張秉春,縣委常委、副縣長藺森山,副縣長龐新志;縣政協副主席田小龍、馬清平、魏杰、蔣文、郭有生;在職縣級干部楊磊、衡貴文、劉中文、蔣彥平;省、市屬駐縣單位負責人桂立澄、頡曉峰;退休老領導原尚孝、馬化麟、霍永祿、潘志強、李宏基、張志文、劉元映、李愛菊、衡彬、王璽卿、令建民;縣政協原副主席董德福。

在熱烈的掌聲中,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忠平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共分為三部分: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顧;二、2023年主要目標和工作重點;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報告指出,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嚴格按照省第十四次、市第八次、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總體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砥礪奮進,勇毅前行,全縣呈現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各項改革事業穩步推進、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的良好局面。
報告強調, 一年來,縣政府加壓奮進抓調度、穩增長,經濟運行效速并進;創新舉措抓轉型、調結構,產業質效明顯提升;全力以赴抓項目、促發展,投資拉動強勁有力;靶向施策抓鞏固、促振興,農業農村穩步發展;精準發力抓內涵、提品質,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堅持不懈抓治理、建機制,生態環境整體向好;蹄疾步穩抓改革、謀創新,發展活力有效釋放;堅定不移抓服務、惠民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傾心竭力抓保障、辦實事,群眾福祉不斷增進;馳而不息抓作風、提效能,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報告指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奮進新征程的關鍵一年,也是全縣夯基蓄勢、激發潛能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打造“一縣一城三基地”為目標,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實施“四強”行動,做實做細“五量”文章,加快融入“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著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持續壯大縣域經濟實力,促進經濟穩中向好、穩步提質,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奮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環境質量、節能減排指標均控制在省市下達目標以內。
報告強調,要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力度實施項目,強化要素保障項目,搶抓機遇爭取項目,主動對接招引項目,持續增強投資拉動效應。要實施工業強縣戰略,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產業園區,支持發展民營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做強做優農業特色產業,大力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有效釋放內需潛力,提速發展文化旅游業,不斷做大商貿流通業,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健康發展。要著力提升建管水平,優化城鄉發展布局,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強化城鎮綜合管理,改善提升交通路網,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堅決守牢生態環保紅線,扎實開展生態修復治理,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接放管服改革,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要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繁榮發展文體事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努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全面加強社會治理,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報告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縣政府將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省市列民生實事,集中力量辦好10件縣列民生實事:(1)新建自然村組及產業路18條31.4公里,硬化村內巷道52萬平方米。(2)建成城區“特色小吃街”4條。(3)新增城鎮學位2000個、園位360個。(4)改造城區老舊小區住宅樓13棟444戶;新增住宅40.5萬平方米。(5)建成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個;完成龍眼山生態公墓建設。(6)實施“三改一補”6000戶;新改建農村戶廁8000戶。(7)完成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85戶、農房抗震改造156戶。(8)免費為3400名農村適齡婦女和城鎮低收入婦女開展“兩癌”檢查。(9)完成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700人,新增城鎮就業5500人。(10)建成健身步道10公里、籠式足球場1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個。
報告強調,為政之要,重在力行,貴在擔當。縣政府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依法行政抓在手中、把為民情懷放在心上、把行政效能落在實處、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永葆“趕考”的狀態,增強“考好”的能力,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擔責、履責、盡責,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報告號召,櫛風沐雨、踵事增華,踔厲奮發、賡續前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大力弘揚求真務實、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不甘落后、奮勇爭先的奮斗姿態,堅定信心、守正創新,勠力同心、砥礪奮進,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谷而不懈奮斗。

會議審查了甘谷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甘谷縣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