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四季耕耘,是中華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延伸。2月20日,在甘谷縣八里灣鎮的中岔農耕文化園內,舉行了一場如火如荼的農耕文化節。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了十里八鄉眾多村民參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讓這場農耕盛會韻味十足。

開幕式后,精彩的節目輪番上演。農耕舞蹈、傳統秦腔、書畫交流、農產品展示……這場規模盛大的農耕文化節既有原生態的農耕文化活動和本土文藝節目,也有當地政府借此機會開展的特色農產品推介活動,展示臺上一摞摞碼放整齊的雪白粉條,正是中岔村黨建引領示范合作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出的特色品牌——“中岔粉條”,由于韌性好口感好而深受消費者歡迎,享譽縣內外。當地中岔村舞蹈隊還由此編排上演了一出熱鬧的粉條舞。

觀賞節目之余,不少到訪者也走進園內,到農耕文化博物館、鄉愁館感受農耕時期留下的時代印記。館內,老式農車、犁、耙、瓦盆、瓷罐等傳統農具和生活用品琳瑯滿目,據了解,這5000余件老物件都是鄉鄰無償捐獻的。目前,中岔古堡已經成為游客了解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社會變遷的生動課堂。

八里灣公共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馬文斌說,中岔農耕文化園建于中岔堡子之內,該堡子始建于清代中期,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2018年經本村鄉賢,原第四軍醫大學干休所政委程世雄組織修繕成現在模樣,此次舉辦中岔農耕文化節,旨在發揚農耕文化,宣傳堡村的農產品,進一步推動堡村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文化賦能助推鄉村振興,產業增效激發鄉村活力。近年來,在八里灣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岔村因“農耕文化”“中岔古堡”“中岔粉條”而遠近聞名,成為尋找農耕記憶,振興鄉村文化的好地方。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