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社會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心,社區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是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把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變為“最暢一公里”?近年來,大像山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以服務群眾為目標,打出“黨建+”組合拳,積極構建黨建與基層治理融合互促、雙向提升的良好格局。
黨建+“數智”服務 打造高效服務新平臺
打開平臺查看工作,如今已成為大像山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何麗玲每天必備的工作之一。點開社區服務,查看特殊群體服務情況;點開黨建服務,查看社區黨員的學習情況、黨費繳納情況、各村書記的開展情況……“依托政務服務網、甘快辦APP等平臺以來,辦理養老保險待遇認證、殘疾人兩項補貼、退役軍人優待證等服務事項300余件,做到申報、受理、辦結“一站式”服務,在拉近距離的同時,為群眾提供便利快捷的暖心服務!焙嘻惲嵴f。
基層治理跟繡花一樣,功夫下得夠不夠,社區的群眾感受最真切。大像山鎮政務(便民)服務中心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工作理念,結合當前“三抓三促”行動,持續改善服務環境,加快推進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緊盯陣地建設抓標準、隊伍建設抓保障、服務事項抓規范,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深入推行幫代辦、延時辦、預約辦、自助辦服務模式,全面打造基層便民服務新平臺。目前,平臺先后辦結各類上報問題500余件,辦結率100%。

黨建+“志愿紅”服務 注入基層治理新活力
群眾的幸福感來自扎實有效的基層服務。東關社區黨委書記茍維紅作為一名黨員志愿者,每到周末閑余時間,就會帶領志愿團隊走村入戶,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皬埓髬專裉烊霊粜麄鞣丛p知識,幫您安裝了‘國家反詐中心’App,以后接到詐騙電話時就會收到來電、短信預警。”志愿者幫老人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 并手把手教她觀看警情通報、反詐視頻等。
“這個好,這個好,有了這個就不會上當受騙了,養老錢不容易啊!”張大媽感激地握住志愿者的手說,80歲高齡的獨居老人張大媽是東關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每次志愿者的上門走訪,總會給她帶來最真切最實際的關懷和幫助。
甘谷縣大像山鎮東關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依托,將志愿服務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切入點”與“突破口”,把志愿服務融入基層治理,努力讓服務專業化、創新化、精細化。
工作中,各級各部門積極組織黨員、群眾多舉措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服務活動,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組建由退休工人、返鄉大學生等構成的“蒲公英”特色志愿服務隊組,通過“社區通 掌上辦”APP線上點單,開展“水上下水維修、家電維修等活動,幫助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成立“愛心小屋”,采取“一月一主題、一周一活動”的方式,定期開展“愛心理發”、“愛心義診”、“文娛活動”等多樣愛心志愿服務,進一步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時,開設五點班課堂和紅色“實驗田”基地,由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隊員和志愿者老師共同擔任孩子們的“臨時家長”,對孩子們進行義務托管和輔導,有效填補家長們因工作繁忙而無法照顧孩子的“空檔期”。除了作業輔導,孩子們還可以到紅色“實驗田”基地體驗農耕之樂,豐富孩子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創造思維。

黨建+ “移動辦公桌”服務 打通服務群眾“最暢一公里”
“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有事還得跑到社區辦理,現在就方便多了,趕上‘移動辦公桌’進小區,不用多跑腿,既方便又高效。”身居在東關社區附近的張大爺,最近準備去辦理退伍軍人優待證,“移動辦公桌”的到來,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針對轄區老年人、殘疾人等無法自行辦理業務的群體,做到在家門口服務,為其辦理相關業務。東關社區黨委推行“移動辦公桌”,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切入點,通過移動辦公的形式,讓社區干部、黨員志愿者、網格員下沉到小區,收集社情民意群眾需求,為居民就近辦事、解決生活難題、排查化解矛盾提供便利,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和居民滿意度。
群眾普遍反映“家庭、鄰里和諧了,鄉風文明了”。大像山鎮鎮長張富強說,下一步,大像山鎮將持續抓好“三抓三促”行動,積極圍繞“基層黨建提質增效”工作思路,以“黨建+”模式品牌化為引領,打造特色亮點工作,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強化共治共享,擴大“黨建+”模式影響力,有效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記者手記】 “三抓三促”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大像山鎮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相關會議精神,緊扣“三抓三促”專項行動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持續推動黨員干部把在學習中激發出來的動力源泉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推進工作的措施、做好工作的本領,促使黨員不斷更新思想觀念、不斷提升思維層次、不斷增強發展意識,在全鎮營造抓學習、重實干、促發展的濃厚氛圍,提升全鎮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