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甘谷縣工信局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聚焦四個方面發力攻堅,奮力開創縣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聚力抓項目建設,鍛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全力抓好各類項目落實落地,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一是認真落實包聯機制。建立縣級領導分級包聯和“六必訪”制度,制定《甘谷縣縣級領導干部包聯工業企業工作方案》。梳理篩選出“經營策略調整、經營困難、增資擴產、登記納統、創業孵化、重點企業籌備上市”六類企業,協助各包抓領導每季度走訪包聯企業,分類指導、對癥服務。二是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杰瑞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完成1#石墨化車間點火試生產,持續跟進項目道路、天然氣、排洪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甘肅愛麗兒服裝有限公司車間開工建設;鑫泰木業工業用地手續正在辦理,已解決用電問題,其余工作持續推進;隴漿源漿水廠、脊獸產業園項目正在抓緊推進;陜吉電風電和六峰生活污水處理廠項目按計劃正常推進。三是全力抓好工業固投。緊盯項目建設,細化措施,統籌調度,狠抓落實,堅持把抓項目、增投資作為工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全力以赴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穩步增長。截至目前,我縣涉及工業固投項目7個,概算總投資10.2億元,一季度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億,增長36%。其中,杰瑞項目完成2.022億元,六峰污水處理廠完成3000萬元,保全食品廠完成500萬元。
聚力抓招商引資,增強高質量發展“源動力”。招商引資是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源”,是貫穿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一季度共招商工業項目3個,概算投資3.7億元。一是天水昇茂管業項目。該項目已完成簽約,計劃總投資1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7000萬元,擬新建6條生產線,年產500萬米波紋管,主要用于市政工程供水、排水和通訊線路的鋪設。二是甘肅大漠行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亞麻精深加工項目。投資規模2.4億元,一期投資1.7億元,擬建打麻車間4000㎡、亞麻籽油脫毒冷榨車間2000㎡、亞麻纖維精細化處理車間4000㎡、生物顆粒車間2000㎡、亞麻紗線生產車間6000㎡、十萬級亞麻油、蜜、花茶生產車間2000㎡;配套生產線、研發實驗室、辦公綜合設施、亞麻文化展示中心及倉儲等。三是甘肅民順祥生豬屠宰場項目。計劃投資8000萬,目前已開工建設。
聚力抓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科技創新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縣工信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科技項目為抓手,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轉移,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一是加大“小升規”培育力度。扎實推進“規下轉規上”達規入庫三年行動,動態調整中小企業“規下轉規上”培育庫。2023年我縣“小升規”市上調度目標為4家,經篩選確定培育匯能風電、杰瑞新能源、鑫泰木業、天宏鞋業、甘肅水務甘谷有限公司5家企業年內入規,由專人負責跟蹤培訓,每月調度企業達產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確保二季度杰瑞項目入規,三季度匯能風電入規,四季度鑫泰木業、天宏鞋業、水務公司入規。二是加大科技賦能力度。16家企業與引進的橙色云互聯網設計有限公司“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簽約,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移動甘谷分公司5G+智慧產業園二期項目即將完工,項目投資金額預計800萬元,建設區域為冀城產業園,園區信息化升級現已完成,“兩化融合”改革扎實推進。三是加大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加強培育指導服務,支持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聚焦主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成長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縣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今年,愛麗爾科技、雅路人麻編工藝、百居保溫、宗海廢舊塑料回收4家公司被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評定為2023年度第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
聚力抓營商環境,下好高質量發展“先手棋”。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增強企業信心的制度之根。工信局上下堅持把各項工作做到著眼更長遠、政策更完善、抓手更有力,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之“穩”、發展之“進”。一是積極助企紓困解難。對29家工業企業進行深入調研,排摸出各類困難問題101條,精準制定紓困惠企“一企一策”工作臺賬。加大對恒遠鞋業、宏發冰糖、天宏鞋業等骨干企業的信貸支持,想方設法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先后牽頭協調鐵塔公司、供電公司等單位現場辦公,及時解決杰瑞新能源公司網絡信號弱、鑫泰木業用電等多個難題。二是全面推行“不來即享”。圍繞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全面梳理國家、省、市出臺的惠企政策,通過組織宣講、入企解讀等多種形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推動“不來即享”理念向更多領域拓展、向基層延伸,努力讓“辦事不求人”、“申請政策不用跑”成為常態。截至目前,已舉辦2次涉企政策培訓活動,參加企業60余家次。三是促進資源有效對接。進一步強化金融服務供給,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強化人才服務保障。以滿足企業需求、著力解決企業問題為出發點,積極聯系縣內學校、中車集團、“省軍民融合處”、“陜西3515軍工廠”等單位,幫助服裝鞋類企業增加訂單;協調縣域內建材企業全力支持配合杰瑞等大型項目原材料就地使用,在拓寬銷售渠道同時,實現“雙贏”;協調人社部門幫助鄉村振興就業工廠解決用工150余人。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