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部隊,他刻苦訓練,以身作則,先后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班長”。退役后,他把“軍魂”書寫在田間地頭,躬身帶領鄉親們種蔬菜、跑銷路,以身踐行“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的共同富裕理念,全力為鄉村產業發展謀思路、找對策、獻力量,他就是甘谷縣冀興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龍杰。
張龍杰退役后在蘭州經營著一家大型超市,正當他事業干的風生水起之時,他毅然決然放棄了當時最穩妥的行業,回到了家鄉磐安鎮張家溝村流轉土地成立“蘭州愛潤萬佳蔬菜種植基地”、搞起了蔬菜種植。基地的發展不僅從源頭上保證了超市蔬菜的供貨品質,也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
磐安鎮張家溝村村民張桂英說,我在這兒干了三年了,活兒還比較輕松,一月能掙2000多塊錢,干完了以后還能給自己家里干10來天。

張龍杰抓住張家溝村緊鄰聶河水源豐富、土壤肥沃,適合蔬菜種植資源稟賦優勢,帶領鄉親們發展蔬菜種植,經常往返于蘭州和磐安拓銷路、跑市場,努力讓鄉親們的蔬菜買個好價錢。如今,越來越多的周邊群眾參與到了蔬菜種植中,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效益穩中有升。
磐安鎮張家溝村菜農田軍偉說,前兩年不敢大面積種菜,害怕賣不出去,這兩年看到張龍杰干的比較好,人家種的好,賣的好,我們都跟著開始大面積種菜了,效益都還能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蒼天不負奮斗者。合作社成立三年來,張龍杰忙中偷閑學習各種蔬菜種植知識,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先進蔬菜品種,積極參加各類展銷會,深入蘭州各大超市跑銷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種植的蔬菜實現了產銷無縫對接,基地也由成立之初的5名工人增加到現在的20多名。

甘谷縣冀興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龍杰說,我們基地采用大棚與露天相結合的模式進行種植,經過三年多的深耕,基地種植面積已達50多畝。主要種植水果西紅柿、水果蘿卜、野菜、腌制菜等30余個品種,實行倒茬不休耕的管理模式,年產值能達150萬左右,常年為周邊農戶能提供20余人的就業崗位。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