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大像山鎮模范村黨總支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目標,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提升組織力為舉措,堅持市場導向,找準領辦路徑,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良好成效。截至上半年,村集體經濟積累已達20.3萬余元,力爭年底達到30萬元以上。
緊盯項目帶動,探索自主經營模式 充分發掘區位優勢,整合閑置集體土地1.41畝,爭取中央“三部委”省級配套資金50萬元,建設停車場1處,設置停車位30個,并按照包月、包年及臨時收費的方式為村民和周邊群眾提供便民停車服務,在有效解決周邊“停車難”“亂停亂放”問題的同時,為村集體每年創造5萬元以上的經營性收益。

緊盯人力資源,探索服務創收模式 以實施鄉村建設項目為契機,組織動員村內從事建筑設計人員、工程機械從業者、建材批發人員、閑置勞動力48人組建模范工程建設服務隊,探索形成“黨組織引領、村集體領辦、經理人領管、服務鄉村振興建設”(三領一服務)的運營模式。積極主動承接自來水入戶、巷道硬化、衛生廁所改造、黑臭水體治理、垃圾中轉站運營等技術要求不高的微小型項目,并將利潤的10%用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自成立以來,建筑勞務隊已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推動形成了黨組織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群眾受益的良好氛圍,也實現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家庭經濟收入增收的雙贏局面。
緊盯產業發展,探索訂單經營模式 持續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打破村級壁壘,流轉王家村集體土地30余畝,高標準建設無立柱鋼架蔬菜大棚30座,建成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同時,以“發展訂單農業”為突破口,積極與小燕子農業公司做好產銷銜接,采取“廠家+合作社+農戶”訂單式種植模式,由合作社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引導農戶種植反季節大蒜,大蒜成熟時由公司按每斤不低于市場價的保底價收購。通過黨組織發動、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聯動、農民主動,實現一茬種兩茬收,大棚年收入達8余萬元。

緊盯招商引資,探索合作經營模式 圍繞“招商引資強村、調整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整合村內閑置土地1.6畝,計劃投資60萬元,新建標準化鋼構廠房1200平方米。通過廠房入股,吸引無錫錦鈿新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入駐,以入股聯營的方式打造標準制鞋車間,走出一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帶動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預計車間運行后,可提供120個就業崗位,每年可為村集體分紅6萬元。
緊盯資源盤活,探索租賃經營模式 以清理“三資”為抓手,收回長期被侵占集體土地10.6畝,通過盤活閑置資產的方式,出租集體門面3間,租賃集體土地8.5畝,已獲得租賃收入7萬元,全部用于村級集體積累,切實激活了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