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治理機制。武家河鎮武家堡村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的村級組織體系。村黨組織全面領導村民委員會及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村民委員會履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在村務決策和公開、財產管理等事項上的監督作用。集體經濟組織發揮在管理集體資產等方面的作用。
發揮模范帶動,促進治理有效。武家河鎮武家堡村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宣傳黨的主張,執行黨組織決定。通過開展黨員聯系農戶、志愿服務等活動,參與環境衛生整治、鄉村振興等工作,推動黨員在鄉村治理中帶頭示范,帶動群眾全面參與。黨員干部參與環境衛生整治80多次,入戶宣傳黨的惠農政策30多次。同時,以“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結合“結對關愛”行動,全村黨員積極深入農戶家中,了解群眾思想狀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加強對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特困人員等人群的關愛服務。全村30名年輕黨員累計入戶走訪90人次,解決群眾各類問題20余件。
提升群眾動力,增強村民自治。武家河鎮通過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推進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實踐等工作,進一步加強村級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拓展村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平臺,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武家堡村現有基層治理網格18個,配置18名專職網格員,負責聯系帶動農戶90人。充分發揮網格員力量在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辦理、民間糾紛調解、治安維護協助、社情民意通達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實施村務公開,推進陽光工程。武家河鎮武家堡村通過完善并嚴格執行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實現公開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梳理制定村級事務公開清單,及時公開公共服務、工程項目等重大事項。積極推廣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臺,充分利用好村民微信群,推進村級事務“即時公開”,加強群眾對村級權力的有效監督,確保門常開、事常辦,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
借鑒“楓橋經驗”,調解矛盾糾紛。武家河鎮武家堡村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工作理念。健全網格員調解員隊伍,做好調解工作,全村成功調節矛盾糾紛20起。同時,發揮信息化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好“綜治信息”平臺,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廣泛開展平安教育和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婚姻家庭指導服務。提高回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能力水平。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