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訊【通訊員李杰】春耕在即,農時緊迫。甘谷縣立足“三農”工作大局,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以“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為工作主線,常態化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推動全縣上下以拼的精神、搏的勁頭、搶的力度,搶先抓早抓實抓細春管春播工作,全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確保實現農業生產取得“全年旺”。全縣計劃春播面積56.91萬畝,其中糧食作物35.8萬畝(玉米16.6萬畝,馬鈴薯17萬畝,大豆1萬畝,其他谷物1.2萬畝),經濟作物21.11萬畝(油料1萬畝,蔬菜13.18萬畝,中藥材6.5萬畝,瓜類0.43萬畝)。
一是精心謀劃早部署,農業生產有保障。召開縣委農村工作會議,對春季田管、春耕備耕、大面積單產提升等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與15個鄉鎮簽訂糧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靠實工作責任、明確工作任務,確保全縣春耕備耕生產工作有序有力推進;制定全縣春耕備耕工作方案,及時掌握農資市場購銷動態和群眾需求,強化農資安全監管和配送,全力保障種子、化肥、農膜、農機等物資供應。目前,全縣春耕生產化肥庫存2.8萬噸,農膜2600噸,玉米種子320噸,馬鈴薯種900萬公斤,全力保障春耕備耕需求;積極調整優化糧食生產各項扶持政策,年內計劃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70萬元,補貼各類農機具2000臺(套),創建小麥、辣椒、玉米等農作物農機農藝高效融合全程機械化輕簡種植生產示范基地3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4%以上,全力打好春耕備耕生產“開局戰”。

二是黨員干部齊上陣,抓實“后勤”保春耕。春耕生產,水利疏通是頭等大事。面對錯綜復雜的渠系情況,川道區鄉鎮早動員、早部署,黨員中心戶充分發揮“六大員”作用,黨員帶頭干、干部爭先干,組織聯系黨員和農戶搶抓有利天氣,采取“機械清淤+人工清理”相結合的方式,對鎮域內灌溉渠道進行拓寬清淤專項治理,全力推動春灌工作有序推進,有效保障農田水利灌溉用水需求,以早動爭主動,全面掀起備春耕生產熱潮。同時,“助力春耕,黨員先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以渭河灌區鄉鎮為中心,積極組織大像山、新興、磐安、六峰等川道區鄉鎮,對渭濟渠、新馬渠、中渠、渭豐渠等灌渠進行全段擴渠清淤和入水口維護管理,全面清理渭河、聶河等淤泥垃圾,切實保障春播灌溉用水需求;氣象、應急、農業等部門加強聯合監測,第一時間做好氣象監測預報,有效防范春旱、倒春寒、病蟲害等災害,為下一步早擺盤、育壯苗打基礎,全力打好春耕備耕生產“主動戰”。

三是技術指導做到位,力保糧食倉廩實。成立全縣頂凌覆膜技術指導工作組,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為抓手,抽調農技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塊,堅持集中連片、點面結合的原則,大力開展頂凌覆膜,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為提升全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共投入人力起壟機260臺、機械牽引起壟覆膜一體機30臺、拖拉機及旋耕機等配套機械50臺(套),已完成頂凌覆膜4.8萬畝占比32%;成立甘谷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技術指導小組,抽調12名技術人員組成4個技術服務小組,聚焦關鍵要素、關鍵環節,以示范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為重點,深入田間地頭實地督導,督促各鄉鎮搶抓農時,確保高質量完成1萬畝年度種植任務。截至目前,已平整土地6000畝,整治撂荒地1282.73畝,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緊盯特色產業,聚焦品種選優、模式選配、農機配套、施肥數控等關鍵技術,分類制定農作物田間管理以及特色養殖技術指導意見,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引導群眾及早謀劃早春露地蔬菜種植工作,確保“菜籃子”產品供應,全力打好春耕備耕生產“攻堅戰”。截至目前,抽調60多名技術人員組成15個技術服務小組,舉辦實用技術培訓8期500余人次。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