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訊【記者何樂王小坤實習記者黃思怡】仲夏時節,甘谷縣33.36萬畝小麥陸續成熟,連日來,甘谷縣各鄉鎮小麥相繼開鐮收割,田野間麥浪飄香、機聲隆隆,到處一幅三夏生產的好“豐”景。
走進甘谷縣八里灣鎮中岔村,一塊塊麥田相繼成熟,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加上山間玉米等綠色農作物的映襯,格外耀眼。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當地群眾搶抓晴好天氣,拉開了小麥收割的三夏生產帷幕。

甘谷縣八里灣鎮中岔村支部書記程碎錄說:“我們中岔村今年種植小麥是1000畝,現在陸續成熟了,我們組織村民,并動用大型機械4臺,這兩天利用良好的天氣,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在甘谷縣金山鎮水家岔村,當地金種子農民合作社流轉的50多畝小麥已經成熟,為了加快良種收割效率,為來年小麥豐收打好基礎,合作社組織大型收割機、社員進行小麥的搶收工作。放眼望去,收割機在麥田里來回穿梭,將一顆顆金黃的麥粒收割入倉,村民們忙著裝袋轉運、喜笑顏開,滿載小麥的車輛來來往往,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甘谷縣金山鎮水家岔村金種子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王全明說:“我們金種子合作社今年種植小麥面積56畝,引進了天選系列、蘭天系列、中梁系列三個系列的小麥品種,今年雨水比較平均,由于品種好,畝產預計在700斤左右,預計要產3萬多斤小麥。”
甘谷縣地處關中平原交接地帶,隨著關中小麥從東往西成熟搶收,也正是“麥田逐浪”的機械麥客大展身手的時刻,甘谷的小麥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的跨區農機手前來收割小麥,助力當地“三夏”生產。

跨區農機手楊志強說:“我是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跨區農機手,來甘谷這邊五六年了,每年都來,這邊的人很淳樸實在,所以我們每年都來,差不多每天都能割十幾畝地。”
近年來,甘谷縣把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作為底線任務,縱深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緊盯“農業增產、農戶增收、產業培育、綜合開發”,推廣應用旱作農業技術。今年,甘谷縣冬小麥種植面積達33.36萬畝,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八里灣、金山、西坪等鄉鎮淺山區,目前已全面進入收獲期。

甘谷縣農技中心主任茍宏偉說:“我縣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實施地膜、種子、農技、植保、沃土五大科技增糧行動,引進了蘭天系、天選系、中梁系小麥良種,保障小麥豐產豐收。目前,我縣小麥已進入集中收獲季節,預計7月中下旬,將全面完成小麥收獲任務。”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