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谷訊【記者 王純偉】隆冬時節,寒氣逼人,卻正是加工傳統手工粉條的黃金時期。在八里灣鎮的中岔村,靜默了一年的粉條加工廠,此刻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掀起了一場制作熱潮。村民們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粉條加工車間與晾曬場之間,細心地對粉條進行整理與照料,勾勒出一幅冬日里人不閑、粉條加工忙的產業興旺圖景。
走進坐落于中岔村的甘谷縣前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粉條加工廠,車間內熱氣騰騰,滾燙的開水咕嘟咕嘟地冒著泡兒,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村民們有條不紊的忙著和漿、拌粉、揉粉、漏粉、冷卻、撈粉,經過數道工序,一桿桿既筋道又順滑的土豆粉條整整齊齊擺放在了控水架上,靜待出廠晾曬。在晾曬場和村道兩旁,一桿桿潔白的粉條整齊地懸掛在晾曬繩上,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晶瑩剔透,儼然成了小山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中岔粉條”的制作全程采用本土原材料、傳統手工制作,風味獨特、口感勁道,深受消費者喜愛。
甘谷縣前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程碎錄說:“我們的粉條采用純淀粉工藝,全程純綠色、無添加,筋道耐煮,素有“人造魚翅”之美稱。我們的粉條已在新疆、天津、陜西等地開拓了市場,目前,銷售比較火爆。”
近年來,在八里灣鎮的引導和支持下,中岔村以創建標準化支部、建設和美鄉村為契機,依托當地豐富的農業特色資源,深入踐行“強品牌、延鏈條”的發展戰略,因地制宜發展馬鈴薯粉條產業。如今,“中岔粉條”加工廠從土豆種植、精心采收、淀粉分離到加工成粉條,所有環節均在村內完成,真正實現了土豆粉條產業的本土化與規模化。這一產業的興盛,不僅為中岔村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成為了推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的重要引擎,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八里灣鎮綜合執法隊隊長馬文斌:“中岔村先后獲得省級標準化建設先進黨支部、省級民主法制建設示范市級文明村、市級和美鄉村等榮譽稱號。村內以馬鈴薯種植及深加工為主導產業,今年種植馬鈴薯1000余畝,總產量400萬余斤。年產粉條2000多噸,總產值400萬元以上,村內支付勞動力工資60余萬元,戶均達3500元以上,有力地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
(新聞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