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訊【記者 王純偉】在甘谷縣六峰鎮蒼耳王村,一座現代化漿水酸菜加工廠正滿負荷運轉。田間地頭剛采收的鮮菜,經過自動化清洗、發酵、灌裝等標準化流程,被封裝成一袋袋酸香撲鼻的產品發往全國。這座工廠通過傳統窖藏工藝與現代食品科技的深度融合,讓昔日的家常酸菜蛻變成強農富企的新引擎,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動力。

甘肅東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六峰鎮蒼耳王村建成現代化酸菜廠區,通過引入凈菜線、發酵缸等全套設備,形成從分揀到包裝的全自動生產線。同時,企業結合當地芹菜、辣椒、花椒等特色果蔬資源,創新研發"漿泰功"系列品牌,推出多種口味酸菜系列產品。項目不僅實現標準化生產,更直接吸納百余人就業,讓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務工",既盤活了農業資源,又拓寬了增收渠道。

甘肅東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豆千千告訴記者:“公司先后投入1200多萬元,目前已建成漿水酸菜發酵生產車間3000平方米,6條凈菜生產線。日產漿水83000袋的產能,我們結合當地特色農產品‘甘谷辣椒’‘甘谷花椒’創新開發相應新產品。目前,企業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誤’!
隨著酸菜廠全面投產,每日2.3萬斤的新鮮蔬菜需求催生出新商機。蒼耳王村敏銳捕捉市場信號,在廠區周邊流轉土地建起14座雙拱雙模大棚,創新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發展訂單農業。通過水肥一體化智能管理和標準化種植技術,不僅實現了芹菜、苦苣等原料的"隨采隨供",更有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力。這種"前店后園"模式既降低了企業采購成本,又通過訂單式生產穩定了銷售渠道,實現了產業增效與農民增收的雙贏。

“目前,我們從依托漿水酸菜加工廠,流轉土地20畝,修建大棚14座采取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經營模式,種植加工漿水酸菜的各種蔬菜,形成了訂單農業,全鏈條發展農業產業,多措并舉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六峰鎮倉耳王村委會副主任王旭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