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自“四百”主題活動開展以來,甘谷縣組織動員各鄉鎮、駐村幫扶干部和村“兩委”班子成員,聚焦防返貧監測、產業發展、路域環境整治、民生服務等重點工作,靠前站位、主動作為,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現將部分案例紀實如下。

【大像山鎮】
“四百”活動開展以來,全鎮推動一百余名駐村干部、村干部走訪群眾1700戶,其中:特殊群體372戶、重點戶536戶,一般戶792戶,排摸化解矛盾糾紛信訪等問題90個,排查處置生活生產等安全隱患130個,征求到村莊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100條,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78個。積極協調銜接4個縣直部門單位慰問老黨員、困難群眾20人次,組織開展送醫下鄉、健康體檢、文藝展演等活動6場次,為群眾送去0.8萬元的生活生產用品,力所能及地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實際困難,將溫暖送到了家中、送進了心里。

【甘谷縣民政局】
縣民政局有兩支駐村幫扶工作隊,分別是古坡鎮店子村、上店子村幫扶工作隊。“四百”行動開展以來,積極組織“暖冬關愛”慰問行動,為兩村10位特困供養人員重新安裝取暖設備、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器、發放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用品。積極協調為燃煤采購不到位的特困戶購買燃煤,并幫助特困供養人員檢修電路、代購生活用品等。徹底實現了特困供養人員安全無憂過冬,基本物資全覆蓋,累計解決取暖安全問題12件,消除用電安全隱患6處。

【金山鎮紅峴村】
紅峴村原本村組道路年久失修,破難不堪,產業路狹窄等,不僅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還阻礙了農耕機械的通行,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下降,農作物運輸困難。村“兩委”班子經過前期調研、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先后召開黨員大會和群眾大會,研究解決方案并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主動向鎮黨委鎮政府匯報有關事宜,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對紅峴村產業路硬化2.88千米、硬化村內巷道13920平方米,致富產業路的修通,能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武家河鎮元高山村】
脫貧戶劉福應長期受心血管疾病困擾,行動不便,有腦梗復發和并發癥加重的潛在風險,因子女未成年、就醫流程不清等問題延誤治療。駐村幫扶隊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走訪,并主動聯系鎮衛生院大夫上門開展健康檢查。經過檢查應當住院治療后,主動聯系縣醫院心內科進行預約掛號治療大夫,住院期間往返接送陪同完成問診、檢查、取藥等流程,經過近三個月系統治療,患者病癥明顯緩解,血壓、血脂、血糖均控制在正常指標。

【大莊鎮碌碡灘村】
將“四百”行動與“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積極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走訪過程中得知村民張某,家里共3口人,本人在家務農,妻子行動不便,兒子在縣城上學,雖然每月都有最低生活保障,但每次臨近學生開學,費用支出總讓張某夫妻愁眉不展。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走訪了解情況后,積極奔走協調,爭取到幫扶單位助學金2000元,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并協調就讀學校為其女兒每學期發放1000元的助學金,解決了一家人的后顧之憂。

【禮辛鎮河溝村】
幫扶隊成員了解到河溝村村民小李因信息不暢,對春耕補貼政策一無所知,且無力購置地膜、肥料,嚴重影響春播。為解決難題,村干部第一時間上門,耐心細致地為他講解補貼政策細則,包括申請條件、補貼標準。同時,協助其準備申請材料,提交審核。經多方協調溝通,在最短時間內,免費的地膜和肥料被送到小李家中,看著這些物資,小李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謝家灣鄉年家灣村】
村民裴某因在地里勞作不慎點燃雜草從而引發火災,導致鄰居家庫房被燒毀,在雙方商討賠償問題時因賠償金額產生了分歧,導致鄰里關系緊張。駐村幫扶工作隊在走訪中獲悉該情況后,立即開展了矛盾調解工作。經過實地勘察現場,確認火災系因老人缺乏防火意識所致,隨后分別與雙方當事人溝通,既講明裴某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又協調鄰居當事人理解裴某年老體衰的實際情況。通過駐村幫扶工作隊情、理、法相結合的調解,最終裴某子女同意賠償鄰居的經濟損失,該鄰居也主動減免了部分賠償金額,隨后雙方達成了賠償協議,同時駐村幫扶工作隊還積極協調資金幫助其修復庫房,并組織村民開展防火知識宣傳。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