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康養雙驅共振 千年岐黃煥發新彩
——甘谷縣中醫康養文化交流活動構筑健康惠民新圖景

新甘谷訊【記者郭金龍】在隴原大地暮春初夏之際,甘谷縣以一場貫通古今、融匯文旅的中醫康養文化盛宴,書寫了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時代答卷。4月25日至5月6日,甘谷縣中醫醫院以“弘揚中醫文化,賦能健康生活”為主題,依托大像山文化旅游資源,成功舉辦中醫康養文化交流系列活動,通過“名醫坐診+沉浸體驗+多維宣教+文旅融合”四維創新模式,讓千年中醫藥文化煥發現代活力,為縣域康養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一、名醫匯聚惠民生,中醫服務零距離
活動期間,設大像山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和中醫醫院兩個主陣地,60余位國家級、省級中醫專家組成“國醫天團”,涵蓋針灸推拿、兒科、骨傷科等12個專科領域,開展為期15天的接力式義診服務。專家團隊累計接診患者超3000人次,開具個性化診療方案2800余份,將“把脈問診+健康指導”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特色診療體驗館創新推出“中醫外治體驗套餐”,針灸、拔罐、小兒推拿等10余項傳統療法與現代理療設備形成互補,吸引2500余名群眾深度體驗。在古色古香的診療環境中,患者張先生感慨:“原本以為中醫慢,沒想到一次手法治療就緩解了多年腰疾,真是‘簡、便、驗、廉’的活教材。”

二、多維宣教潤民心,治未病理念入人心
活動構建“三維立體”科普體系:線下4場養生講堂深度解析心理健康與慢病管理,線上通過直播平臺開設“中醫小課堂”專欄,累計吸引近萬人次觀看互動。大像山公園每日早上的“八段錦”展演,將養生功法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中醫藥文化實物載體創新升級,2萬杯定制代茶飲、3500冊健康手冊、2800柄藥膳折扇構建起“可帶走的中醫文化”。
“這種‘藥食同源’的代茶飲既好喝又養生,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養生操蘊含了博大的中華文化內涵,很長知識。”市民李女士展示著宣傳冊,言語間透著對中醫文化的全新認知。

三、文旅康養巧融合,產業振興探新路
活動開創性設計“中醫藥+文旅”體驗活動線,將大像山石窟、姜維紀念館等文化地標轉化為康養場景。其中“中藥探源研學游”串聯30處道地藥材觀賞點,“康養文化體驗游”開發藥膳制作、香囊等互動項目,帶動景區客流環。
“這種‘游中學、學中養’的模式,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景區管理人員介紹。這場活動預計可以有效帶動藥農對中藥材種植的積極性,有效擴大種植面積,初步形成“文化傳播+產業升級+經濟增效”的良性循環。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此次中醫康養文化交流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搭建起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優質平臺,更探索出“文旅+康養”協同發展的新路徑。未來,甘谷縣將持續深化中醫藥文化內涵挖掘,創新活動形式,推動中醫藥文化與康養產業、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讓千年岐黃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不僅讓千年中醫藥文化綻放時代光芒,更開辟出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為全民健康事業貢獻“甘谷力量”,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著鮮活的縣域實踐。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