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訊【通訊員王彤彤】盛夏時節,踏入甘谷縣禮辛鎮北山流域旱作農業示范帶,仿佛闖進一片綠色的海洋。萬畝玉米正處于生長高峰期,那濃濃的綠意肆意蔓延,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豐收在望的美好圖景。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把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放在心頭、抓在手上、扛在肩頭,堅持走旱作農業發展之路,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膜玉米、土壤肥力提升等一系列舉措,集中連片推廣旱作農業1.5萬畝,為糧食生產安全筑牢根基。

在禮辛鎮玉米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一套“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模式正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一模式讓訂單農業成為農民增收的“定心丸”,徹底解決了“種什么、賣給誰”的后顧之憂。河溝村黨支部書記介紹:“我們在河溝川道、崖灣一共種了1200畝玉米,與保康醋廠簽訂了訂單收購協議,收購價比市場價每公斤高出0.1元”。豐收時節,農戶會將產量過剩的玉米供應給天水鴻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優質醋的生產。這一合作既解決了農戶的銷售難題,又保障了企業原料的穩定供應,實現了農戶與企業的互利共贏。

在禮辛鎮北山片長看來,這種產業鏈整合意義深遠:“我們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肥力提升等舉措,集中連片推廣旱作農業1.5萬畝,全力推進糧食生產安全建設”。自播種以來,農民們搶抓農時,積極開展田間管理,進行病蟲害預防,為今年的穩產增收打下基礎。
村民們穿梭在玉米地中,仔細察看玉米生長情況,臉上洋溢著喜悅。一位正在勞作的村民老李滿懷信心地說:“今年種了五畝玉米,目前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在河溝村,駐村干部道出了玉米產業的重要意義:“種植產業的良好發展不僅為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闖出了新路子,更為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充足動力”。
隨著順天堡紅色宿營基地等文旅項目落地,這片綠色田野將迎來更多游客。禮辛花椒、黑梨、辣椒等特色農產品也將隨著紅色旅游的東風,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