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訊【通訊員劉小梅】今年以來,甘谷縣積極組織各實踐所(站)、基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涵蓋理論宣講、文化惠民、志愿服務等多個領域,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谷實踐篇章注入文明活力。
理論宣講進基層,黨的聲音入人心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甘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縣委黨校“古冀新聲”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深入全縣各鄉鎮開展理論巡回宣講活動。通過“百姓話”講“大道理”,用“身邊事”解“新思想”,讓理論宣講既“沾泥土”又“帶露珠”,真正走入群眾心田。
在大石鎮貫寺村,宣講隊將陣地延伸至宗祠、文化廣場,通過“嘮家常”“講故事”等方式,將政策理論與貫寺村的發展實際相結合,切實推動各項政策落地生根,為鄉村發展凝聚起強大合力。“就像咱們宗祠里‘勤儉持家、和睦鄰里’的祖訓一樣,鄉村振興也需要大家伙兒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日子過得更紅火。”通俗易懂的話語讓村民們聽得進、記得牢。“以前總覺得政策離咱們遠,今天在祠堂里一聽,才明白好多事都和咱們息息相關。”村民笑著說,這樣的宣講接地氣、有溫度,既學到了知識,又感受到了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精神的融合。通過“理論宣講+實地教學+互動交流”的模式,讓黨的創新理論與基層實踐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縣上下累計已開展各類理論宣講活動680余場次,發放政策宣傳資料上萬余份。

關愛群眾零距離,便民服務暖人心
甘谷縣緊扣群眾需求,整合政策宣講、非遺傳承、志愿服務、節日民俗體驗等功能,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務平臺,以“文明集市”形式傳遞文明理念。緊盯健康義診、科普宣傳、農技指導、環境保護、關愛服務、文明交通、社區服務等主題,常態化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3980余場次。聚焦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通過文藝匯演、趣味運動、手工社教、愛心慰問、專題宣講、宣傳倡議等形式,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420余場次。
在大像山鎮東關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從獨居老人實際需求出發,為社區有需要的老人們提供個性化、點對點的關愛服務。如定期上門理發、打掃房間、健康體檢、幫辦代辦等,每逢佳節更是開展“敲門行動”,為獨居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節日的祝福。組織返鄉大學生志愿者舉辦了紅領巾暑假愛心托管班,為孩子們提供作業輔導、興趣培養、趣味活動、實踐體驗等豐富多彩的優質教育服務,有效解決了轄區內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暑期看護難題。

特色品牌添活力,文明新風潤人心
甘谷縣堅持文明實踐項目化、品牌化發展,組織各實踐所(站)、基地,聚焦“五項重點工作”,著眼群眾需求和思想動態,以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為導向,培育了“新風管家”“公益紅娘·為愛牽線”“青少年第二課堂”“羲光機器人”“‘峴’上‘護花’”等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志愿服務品牌,整理入庫了反響熱烈、效果良好、易復制推廣的縣級文明實踐品牌項目37個。
以“抵制高額彩禮倡導文明婚俗”宣傳引導十大行動為抓手,創新培育了“公益紅娘”志愿服務品牌。縣公益紅娘志愿服務隊邀請30余位準丈母娘舉辦了“丈母娘婚俗新風課堂”培訓活動,以“不要彩禮要幸福”為主題,通過“案例警示+紅娘支招+互動承諾”等形式,勸導準丈母娘“不攀比彩禮金額”“不干涉子女婚戀”“不借婚斂財”,引導家庭破除高額彩禮陳規,共繪文明婚俗新圖景。“以前覺得彩禮少了沒面子,現在明白幫孩子們卸下負擔才是真疼愛。”居民劉女士分享道。培訓班還設置“幸福婚姻經驗分享會”,邀請最美家庭代表講述夫妻攜手創業、共建和諧家庭的故事,用身邊人、身邊事增強說服力。
下一步,甘谷縣將繼續深化文明實踐活動,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讓文明之花在古冀大地上綻放得更加絢爛。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