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訊【記者郭金龍】在縣城的半小時生活圈里,電動車憑借靈活、經(jīng)濟的優(yōu)勢,成為居民出行的首選。從城東到城西,從城南到城北,二十分鐘內(nèi)即可抵達目的地,既避開了公交的等待、私家車的停車難題,又比出租車更實惠。然而,這份便捷背后,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安全危機——電動車騎行者不佩戴安全頭盔的僥幸心理,讓每一次出行都可能成為一場生命的博弈。如何讓安全與便捷同行?讓我們走進縣城的街頭巷尾,聆聽交警的堅持與無奈,感受生命的重量。

早晨八點的縣城主干道,早高峰如潮水般涌來。行色匆匆的人流中,騎電動車和摩托車上班、送孩子的人群穿梭不息。這個時段既是交通事故高發(fā)期,也是交警最忙碌的時刻。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的民警們每天早中晚高峰期和夜間重點時段都在主要路口執(zhí)勤,重點查處不戴頭盔等違法行為。
甘谷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教導員頡春林說:“最近我們交通管理大隊每天設立8個執(zhí)勤點,出動民警60多人次,每天每個執(zhí)勤點上,都會出現(xiàn)遠遠看到交警調(diào)頭逃跑,慌忙從坐墊下翻出頭盔臨時戴上,停在路邊假裝路人的行為。被攔下后,路近嫌麻煩、天氣太熱、忘記戴了等理由層出不窮。這種對安全的漠視和屢教不改的態(tài)度是交警每天必須面對的最大困難。”

這種與交警“躲貓貓”的游戲,在炎炎夏日愈演愈烈,面對這一頑疾,交警部門不斷升級治理手段:將典型事故案例制成宣傳冊在執(zhí)法點展示,那些因未戴頭盔而付出慘痛代價的傷者,用親身經(jīng)歷訴說著對生命輕慢的悔恨。
甘谷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秩序中隊輔警付晶晶告訴記者:“根據(jù)調(diào)查,在涉及駕駛?cè)藛T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摩托車和電動車駕駛?cè)藛T占比最大,致死原因約80%為顱腦損傷。當事故發(fā)生時,騎行頭盔可吸收大部分撞擊力,起到緩沖減震的保護作用,可是受傷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頭盔頭部損傷率是戴頭盔的2.5倍,致命傷不戴頭盔是戴頭盔的1.5倍,頭盔雖小,卻能極大提升生存幾率。每一次佩戴,都是對生命的尊重與保護。”

罰款、案例展示、宣傳教育,都只是改變觀念的客觀因素,安全的種子應該播撒進每個人的心里,真正的安全,需要從心底萌發(fā),從“被動遵守”變?yōu)椤爸鲃臃雷o”,當戴頭盔成為每個騎行人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時,那頂小小的頭盔就不再是負擔,而是生命的守護者。
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執(zhí)勤一中隊輔警黃家垠說:“一頂頭盔的重量,遠不及一個生命的重量;一時的方便,遠不及一生的遺憾。戴好頭盔,是對自己的責任,是對家人的承諾,更是對社會的尊重。安全,從來不是別人的事。它始于你我的每一次選擇,系于那一頂小小的頭盔。戴好頭盔,守護的不僅是自己,還有那些等你平安回家的人。”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zhuǎn)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