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線重磅推出
在天水,有一種“柯凈麻杈”,叫“天水速度”!

天水在線深度報道 “水來了,水來了!”從12月4日開始,隨著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維俊按動供水按紐,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正式運行。秦州區不少居民同時發現,干涸了近4個多月的水龍頭終于看見自來水又嘩嘩地,歡暢地 流淌了。對于天水市政府和供水部門能夠如此迅速地解決城區緊急供水問題,網上,微信朋友圈更是一片叫好聲和贊揚聲,天水在線《書記市長留言版》上更留下了許多市民由衷的點贊。這次供水工程如此“神速”,用天水老百姓的話來說,那真是“柯凈麻杈”!!翱聝袈殍尽笔且痪涞氐赖奶焖窖,意思為辦事效率高,速度快,還有辦事干練、麻利、不拖泥帶水的意思。這既表達了老百姓對天水市政府辦事高效的肯定,也充滿了感激和贊賞之情。
據了解,這項牽扯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比預期提前三個多月完成了任務,不僅創造了“柯凈麻杈”的“天水速度”,也將天水市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切和關愛通過長長的供水管道延伸進了天水城區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家庭----

城區叫渴 供水告急
天水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氣候溫潤,降水豐沛,水草豐美的地方。天水的得名就來源于“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天水歷史上曾有5大連湖,這些都說明了過去天水水資源的豐沛。而“隴上小江南”的美譽更是對天水溫潤、靈秀的自然美景的高度概括。這里是一個因水質純美盛產聰慧、白嫩、水靈靈的“天水白娃娃”的地方,這里也是一個叫“官泉”、“甘泉”、“馬跑泉”,遍地林泉的地方。這里也是杜甫詩中曾吟誦,水質甘甜勝牛乳的地方。然而,曾幾何時,天水這個與水結緣,充滿詩意的城市卻因一度缺水而困擾。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劇增,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區用水量持續增加,加之連續數月沒有形成有效降雨,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目前供應城區的秦州西十里水源地、麥積幕灘水源地和秦州區南溝河應急水源地水量銳減。每天需要8萬噸以上供水才能基本滿足供水需求的天水城區,目前實際只能提供6.5萬噸,日缺水量達1.5萬噸。
嚴重的缺水造成秦州區部分高位區域、高層樓房和供水管網末端水壓偏低和間歇性供水,對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最初是杜家溝、張家溝、上庵溝、王家半坡、羅玉溝、泰山路等地缺水、斷水,后來新華路、成紀大道、羅玉小區、連亭路、山水新城、山水嘉園、安民小區、精表廠、市衛校等地段也頻頻出現供水危急。日益緊張的用水需求,無水可供的尷尬現實,讓人們對城市供水充滿焦慮,缺水就像是一根無形的繩索勒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果斷決策 精心布局
水是人們的生命之源,水也是一座城市的血脈。日益嚴峻的城區供水問題不僅讓部分城區居民備受煎熬,同樣備受煎熬的還有市、區的各級領導和供水部門的同志。然而,解決一個近百萬人口發展和生活所需的水資源問題,對任何一座城市說都是一個巨大考驗。
面對日益缺水的現狀和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市政府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目光也投射的更為遼遠,并對此提前做出了布局謀篇,提出了“遠、中、近”三步走的戰略,以徹底打破城區供水緊張,制約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問題。
楊維俊市長多次針對城市供水進行調研,召開有麥積區、秦州區政府負責人,市建設局、市水務局、市城投公司及市自來水公司參與的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提出了“三步走”戰略,即遠期積極推進引洮供水項目和曲溪調水工程,以從根本上解決天水市百萬人口大城市供水問題。中期通過建設高橋頭引水工程、金家河引水工程、藉口水廠和藉口水廠至西十里輸水管道工程,每天增加城區供水量2至3萬噸以及解決城區引洮供水和曲溪調水項目建成前的供水問題。近期主要抓應急供水問題。而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工程正是天水市政府解決城區供水緊張的關健性應急工程。
2014年7月8日,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實施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工程。工程由市建設局、市城投公司具體負責實施建設。經過大量的前期準備,工程于2015年5月9日進入全面施工階段。該工程東起麥積水廠西至秦州區東橋頭,管道全長30.5公里,工程總投資1.24億元。該工程水源由麥積水廠通過管道經麥積區興隴路、天北高速輔道由峽口村、閆家河村分別布設的加壓泵站增壓后沿成紀大道至岷山路羅峪河橋頭與原有城區管網相接并輸水。工程完工后可向秦州城區和成紀新城新增調水2萬噸/天,基本緩解目前城區嚴重缺水問題。從目前的運行狀況看,效果明顯,正是由于政府的果斷決策和及時實施,才使城區供水的燃眉之急得以緩解。

加班加點 攻堅克難
自從市政府確定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實施以來,所有參建單位都背負著巨大的壓力,這是一個全市人民都在矚目的工程。由于該工程跨度長,地質條件復雜、施工時間短、工程難度大,任務重而且要求保質保量,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該工程建設單位為市城投公司,監理單位為西北信誠監理公司,施工單位為福建警聲市政園林公司和天水市興潤市政有限公司,天水市自來水公司負責工程技術、施工進度、質量控制和現場管理工作。 市建設局、市城投公司領導多次深入施工現場,具體指導協調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多家參建單位通力合作,共同發力。為了趕進度,工程施工人員吃住在工地上,加班加點,日夜奮戰。
據了解,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長約30.5公里,橫跨麥積和秦州兩區,施工作業區包括河灘、公路、橋涵、城市景觀帶、農田等多種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地下管網縱橫,牽扯單位眾多,其困難之大超乎想象。
這是一場多部門參與的協作戰。由于供水管線沿線村莊,管線單位眾多,利益交織?芍^是動一發而牽全身,工程首先碰到的就是協調問題,這也是最讓人頭疼的事。為了工程進展順利,秦州區政府、麥積區政府、市交警支隊、馬跑泉鎮政府及慕灘村委會等部門,積極配合協調工作,每到一處都要召開多次協調會,協調各方利益,為此,各級政府和施工單位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可以說工程的順利完工正是各方協調合作的結果。
這是一場異常艱辛的惡戰,硬戰。由于部分工程施工地段正好位于城區,地下網管眾多,地下情況不明,機械無法施工只能靠人工開挖。而像麥積區隴興路和秦州的岷山廠路段,交通擁堵,人員密集,人流量大,施工中只能采取錯峰施工和夜間施工,這也給工程帶來一定難度。 尤其是施工中許多地段都是垃圾土和夾泥層,需要換填土,開挖量非常大,工程進展異常艱難。有些地下管涵,需要下穿,開挖深度達3至4米,有些地方還有漏水、塌方和有毒氣體,工程施工人員往往要冒著生命危險在惡劣的環境中施工,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這是一場高強度的攻堅戰。據介紹,工程難度最大的便是藉河和穎川河河道施工。由于是過河管道,管道埋深大,開挖量巨大,又要克服汛期降水多、邊坡穩定等問題,每一次施工都是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而穎川河河道地質條件更復雜,河道滿是淤泥,機漕開挖困難,而且回填工作量異常巨大,這是整個工程中最艱難的階段。
這是一場城建中的科技戰。對于工期短,任務重的管道施工來說,光有吃苦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向科技要效益。在秦州區東橋頭花園處施工中,由于開挖深度超過6米,工程量大,難度大,施工中還會破壞地面已建成的花園景觀,施工方釆用了先進的球磨管道頂管技術。高速公路施工中不具開挖條件,施工方也釆用了這種目前西北最先進的球磨管道頂管技術,不但節約了成本,縮短了工期,也成為工程施工中的一個亮點,為整個工程提前完工奠定了基礎。

水潤秦州 百姓點贊
12月4日,當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維俊按下供水按紐,標志著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貫通并正式運行,開始向秦州部分地區輸水。
隨著城區供水工程的運行,備受缺水困擾的城區居民奔走相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許多市民利用網絡、微信表達了對天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切實解決群眾困難的感激之情。天水在線《書記市長留言版》也有不少市民為市政府點贊,為參建單位和供水部門為全市人民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激,為市政府“柯凈麻杈”辦事的高效而喝彩。
在一些高樓區和高位區,市民在欣喜地享受自來水的同時還反復試驗著水籠頭,看是否因水壓不穩而斷流,當確信水壓很穩,水量穩定時無不感到激動。有網友說,以前是為了半夜接上水操著腄不著,現在是水來了,人反而激動地睡不著覺了。而從12月4日部分地段恢復供水以來,無論在公交車上,在大街小巷,市民談論最多的話題依然是“水來了!”,人們再也不必為用水而發愁了,可見,城區供水問題是多么的牽動人心,而市政府的應急措施又是多么的深入人心,難怪大家對此反響熱烈。

天水呼喚更多“柯凈麻杈”的“天水速度”
此次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快速實施并成功運行后,贏得了社會各界一片叫好和贊揚聲。市民對市政府能夠提前三個月完成工程建設提前供水所表現出的“柯凈麻杈”的“天水速度”尤為贊賞,并為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柯凈麻杈”,雷厲風行的高效作風叫好。
最近兩年來,不少市民都發現,天水的重大工程一個接一個實施,天水的大橋一座接一座地建成,天水商貿城、秦州大道、天水市藉河生態綜合治理一期續建工程、天水市體育中心等重大項目的實施,讓天水愈來愈顯出未來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活力和趨勢,這些都讓人備受鼓舞。許多市民都希望,此次供水工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柯凈麻杈”的高效和速度尤其值得人們珍惜和發揚,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標桿。假如我們在各項工作中,能拿出“柯凈麻杈”的“天水速度”,以這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和作風來奮斗,我們天水還有什么事情辦不成呢?
“柯凈麻杈”是一種速度,更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洪流中,等,只有死路一條,慢,就會坐失良機,但愿我們的天水能再多一些這樣的“天水速度”,天水的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