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2月4日報道 2月4日,農歷臘月十九,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這個縣城西部最大的鎮子上,當地回族人的清真美食和特色商品,將秦安隴城、平涼莊浪置備年貨的人潮吸引而來。在同一集市上,回漢互為主顧,大家以商貿流通的方式,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一個典型的回漢雜居鎮,在36832名的總人口中,就有19926名回族人,占54.1%。1996年,這里因商貿流通活躍,被甘肅省列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春節臨近,2月4日,龍山鎮集市上,包含了干面鍋盔、油鍋盔、油香、油饦、油切、馓子等四十五個品種的清真美食攤點,生意隨之忙碌起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當地回族人民對美食的執著與勤勞,影響著當地及周邊群眾春節的飲食口味。回族人馬明厚,在龍山鎮集市的清真燒雞攤前,迎送著每一個前來購買美食的顧客。雖然沒有過春節的習慣,但在回漢雜居的土地上,他們選擇相互尊重,馬明厚也樂于在春節來臨之前“多賣一些貨物”。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清真美食的實惠,也恩澤著所有來龍山鎮集市上采購年貨的人們。足有三斤重的張家川干面鍋盔,一張就足以讓六口之家吃上兩頓,厚大,外干內酥,味香可口,自晚清以來,就是當地回漢人共同喜愛的特色面餅。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除了美食,獨具龍山鎮特色的皮毛交易,也在衣物之上,穿出了當地相互尊重而又相互融合的獨特文化氛圍。龍山鎮素有“皮毛之鄉”的美譽,667戶皮毛販運商,每年可交易皮毛100多萬張。龍山鎮集市上既批發皮毛又出售羊毛成衣的回民馬師傅,在抽牛羊絨的八年時間里,從未忘記奔波于臘月年集,因為新年之時,總會有更多不論民族的老人,都會選擇買上一件全新的羊毛大衣,保暖驅寒喻意新春。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春種,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輪回中,龍山鎮的清真美味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基礎上,借鑒各地菜肴的精華。街邊用品大全的店鋪里,陳設的頭巾、圍巾,彼此相互映襯出售。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回漢群眾,從日常吃穿的相互影響,到共同命運的不停流轉從來沒有停歇。春節臨近,龍山鎮的皮毛、百貨、干鮮果蔬菜、糧食、建材、木材、畜禽、農資八大專業市場,因春節的物資需求,而變得更加繁忙。商貿流通,在春節到來前,成了當地回漢群眾和順相處、密切交流、親近融合的紐帶。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天水在線走進龍山鎮趕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