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1月22日電 (國際觀察)《愛麗舍條約》簽署60年 法德“發動機”運轉如何
新華社記者唐霽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22日在巴黎共同出席《愛麗舍條約》簽署60周年紀念活動,并主持召開法德聯合內閣會議,討論了兩國合作、歐洲戰略自主和歐洲一體化等問題。
《愛麗舍條約》是奠定法德成為歐洲一體化“發動機”基礎的文件。分析人士認為,兩國希望借該條約簽署60周年之機重啟“發動機”,但雙方在包括歐洲防御在內的多個問題上仍存分歧。要繼續推進歐洲一體化、實現一個強大的歐洲,法德有必要設法彌合分歧,加強團結。
重啟“發動機”
法德兩國領導人22日率領內閣成員和議會代表,上午在位于巴黎的索邦大學參加《愛麗舍條約》簽署60周年紀念活動,下午在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舉行兩國聯合內閣會議。
《愛麗舍條約》是法德兩國領導人1963年在愛麗舍宮簽訂的法德合作條約。條約成為法德二戰后全面和解的象征,規定了兩國交流機制和框架結構,為歐洲一體化“法德軸心”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月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右)和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位于巴黎的索邦大學,準備出席《愛麗舍條約》簽署60周年紀念活動。新華社發(朱利安·馬蒂亞攝)
在22日的紀念儀式上,法德領導人均強調要加強法德“發動機”。馬克龍將法德描繪成“一個胸膛里的兩個靈魂”,并表示兩國“曾經開辟了和解之路,因此必須成為‘重塑’歐洲的先鋒”。朔爾茨說,法德作為“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能夠超越雙方的分歧,法德“發動機”只有“將爭論轉化為共同行動”才能發揮作用。
根據聯合內閣會議后發表的聲明,法德兩國將為實現真正的歐盟主權而加強在各領域的合作,包括發展強有力的歐洲外交和安全政策,打造堅實的工業、技術和數字政策,保障能源安全等。
本次會議的一大成果是雙方就共同應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達成共識。該法案以高額補貼等措施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的生產和應用,歐洲方面認為這將使歐洲企業處于不利地位。馬克龍在會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兩國已經明確了一條“共同路線”,支持歐盟對美國巨額補貼做出“雄心勃勃和迅速”的反應。
此次會議的另一個重要進展,是法德兩國同意在歐洲大陸大規模發展氫能的生產和運輸,特別是幫助氫能大部分需要進口的德國。根據聯合聲明,西班牙巴塞羅那和法國馬賽之間的氫氣運輸管道H2Med將被延伸到德國。
此外,法德兩國當天還發布一份關于國防和安全的聯合新聞公報。公報稱,兩國正與西班牙合作開發“未來空戰系統”,并希望在“地面主戰系統”項目上取得重要進展。
分歧需彌合
對于此次紀念活動和聯合內閣會議,索邦大學歷史學教授埃萊娜·米亞爾-德拉克魯瓦指出,雖然雙方展示了一些合作項目并表達了政治立場,但兩國的分歧“仍然存在”。此話道出了法德“發動機”當前面臨的問題。
在能源領域,德國政府去年9月宣布,將投入2000億歐元以政府補貼等方式平抑能源價格。法方指責德方此舉事先未與歐盟其他國家商量,并讓德國企業享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盡管此次雙方就能源合作取得一定進展,但法國媒體指出,法德尚未就歐洲電力市場改革問題達成一致。法國希望在市場上將天然氣價格和電力價格脫鉤,而德國表示反對。
在防務領域,德國計劃向美國采購F-35戰機,法國則希望與德國聯合研發新一代歐洲戰機,擔心德國采購F-35會對此造成嚴重影響。德國希望使用以色列和美國已有的反導系統,而法國則堅持在法國和意大利系統的基礎上研發歐洲自己的系統。有分析指出,這反映了歐洲內部在防務領域是選擇“戰略自主”還是“依靠美國”的路徑之爭。

1月6日,歐盟旗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大廈外飄揚。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德國外交關系協會研究人士雅各布·羅斯和肯尼·克雷默在最近發表的文章中指出,60年來,團結的歐盟在《愛麗舍條約》的基礎上得以建立,但如今,歐盟內部離心力越來越大,德法作為歐洲“發動機”現在“缺乏動力”。
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認為,當前德法關系不佳雙方都有責任,德國在考慮問題時并不總是顧及法國立場,法國也并不總是以“歐洲方式”行事。但如果德法不和,歐洲就會停滯不前。
盡管有分歧,但從法德雙方的表態看,兩國在有關歐洲未來的基本問題上仍有共識。馬克龍和朔爾茨此前在兩國媒體發表的聯合署名文章中指出,《愛麗舍條約》簽署60年后,法德仍然有著相同的理想——建立一個有韌性、強大和主權性的歐盟。即使存在分歧,兩國仍然更加堅定地制定共同的應對措施,并希望與歐盟其他國家一道應對挑戰。
分析人士指出,要實現建立強大歐盟的理想,作為“發動機”的法德就必須設法彌合分歧、保持團結。米亞爾-德拉克魯瓦說,在法德“達成和解”的《愛麗舍條約》簽署60年后,巴黎和柏林必須重新發現其精神并重新啟動兩國的融合。(參與記者: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