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3日,一位母親懷抱孩子到北京王府井四聯美發給孩子剃頭。 當日是農歷二月初二,中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在這一天,家長帶著孩子到理發店理發,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小朋友“剃龍頭”時的“五味表情”也成為他們難忘的童年記憶。 新華社發(張傳東 攝)

3月13日,沈陽市一家美發店在“二月二”這一天為顧客免費理發。 當日是農歷二月初二,中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在這一天,家長帶著孩子到理發店理發,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小朋友“剃龍頭”時的“五味表情”也成為他們難忘的童年記憶。 新華社發(張文魁 攝)

3月13日,蘇州觀前街一家老字號糕點店的營業員在展示剛出籠的“撐腰糕”。當日是農歷二月初二,江蘇蘇州民間有吃“撐腰糕”的習俗,市民們紛紛來到糕點店購買“撐腰糕 ”,期盼一年里平安健康。 新華社發(王建康攝)

3月13日,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紅旗小學的學生在品嘗“糖豆”。當日是農歷二月初二,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紅旗小學開展“二月二賽‘糖豆’”活動。小學生們相互品嘗從家中帶來的“糖豆”,比賽看誰家炒的“糖豆”香、甜、酥、色彩鮮亮。山東部分地區有“二月二炒料豆”的習俗,現已習慣稱為“糖豆”。相傳古時人們在農歷二月初二炒玉米、黃豆而讓“金豆開花”,解除了壓山符咒,解救了因擅自降雨解旱而被壓山下的龍王,并相沿成俗。 新華社發(孫中喆 攝)

3月13日,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紅旗小學的學生在展示從家里帶來的“糖豆”。當日是農歷二月初二,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紅旗小學開展“二月二賽‘糖豆’”活動。小學生們相互品嘗從家中帶來的“糖豆”,比賽看誰家炒的“糖豆”香、甜、酥、色彩鮮亮。山東部分地區有“二月二炒料豆”的習俗,現已習慣稱為“糖豆”。相傳古時人們在農歷二月初二炒玉米、黃豆而讓“金豆開花”,解除了壓山符咒,解救了因擅自降雨解旱而被壓山下的龍王,并相沿成俗。 新華社發(孫中喆 攝)

3日12日,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古云鎮徐莊村,一戶農家在圍好的“糧倉”周圍走圈。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當地農民每年“二月二”都有“圍倉”的傳統,他們在自家院子或大門前用土或草木灰畫圈做“糧倉”,大圈套小圈,再畫上“倉”的梯子,最里面的小圈里放上一把五谷雜糧,寓意來年五谷豐登。 新華社發(張憲舉 攝)

3月13日,安徽省淮北市的一對雙胞胎在理發店剃頭。 當日是農歷二月初二,中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在這一天,家長帶著孩子到理發店理發,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小朋友“剃龍頭”時的“五味表情”也成為他們難忘的童年記憶。 新華社發(王文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