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時事新聞>>焦點>>正文 |
“伽利略”計劃刺痛美 四方面因素導致美緊張 |
(2005-8-24 23:36:17)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半月談
打印本頁 |
|
|
今年7月28日,中國總承包商在北京與歐洲的“伽利略”聯合執行體簽署了3個應用項目合同,中國成為歐洲以外第一個簽署應用項目合同的國家,中歐在“伽利略”計劃上的合作從此步入快車道。在中歐攜手實施“伽利略”計劃的過程中,美國曾頻頻施壓,中歐合作能夠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
30顆衛星定位全球
1960年4月,美國發射了第一顆導航衛星——子午儀1B號,從此拉開了人類利用衛星導航技術的序幕。目前衛星導航技術已經成熟,大家耳熟能詳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就屬于一種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使用該系統可以在全球任何地點準確知道自己的位置。與聲名顯赫的GPS相比,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就顯得名不見經傳了。該系統是目前投入使用的另外一種衛星定位系統。但由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受到航天經費不足的困擾,目前在軌正常工作的衛星只有11顆,不能滿足全球定位的需要。
在上世紀90年代的局部戰爭中,美國的GPS出盡風頭。利用GPS系統提供定位的導彈或戰斗機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這給歐洲國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歐洲國家為了減少對美國GPS系統的依賴,同時也為了在未來的衛星導航定位市場上分一杯羹,決定發展自己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經過長達3年的論證,2002年3月,歐盟15國交通部長會議一致決定,啟動“伽利略”導航衛星計劃。
“伽利略”計劃的總投資預計為36億歐元,由分布在3個軌道上的30顆衛星組成。該系統與GPS類似,可以向全球任何地點提供精確定位信號。由于“伽利略”系統主要針對民用市場,因此在設計之初,設計人員就把為民用領域的客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放在了首要位置。與美國的GPS相比,“伽利略”系統可以為民用客戶提供更為精確的定位,其定位精度可以達到1米,而GPS只能達到10米。
按照計劃,第一顆用于測試的衛星將于今年年底在白俄羅斯的拜科努爾基地發射升空,2006年“伽利略”系統即可進行正式部署,2008年整個系統完工,正式為客戶提供商業服務。
中歐合作互利雙贏
“伽利略”系統主要用于民用領域,而且面對的是GPS這個運行超過20年的市場壟斷者,其市場開發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伽利略”計劃采用開放合作的模式,通過吸收合作伙伴來擴大市場份額。中國經濟近年來快速發展,中國龐大的潛在用戶群對于確!百だ浴毕到y的成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從一開始就進入了歐洲的視線。
2000年,“伽利略”計劃提出不久,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德帕拉西奧在與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會晤時就表示希望中國參與“伽利略”計劃,得到了中國的積極回應。隨后,中國同歐盟簽署協議,在北京成立了中歐衛星導航技術培訓合作中心,加強國內技術人員的培訓和雙邊交流。而為了落實中方的責任與義務,中國成立了由多家公司參股的“伽利略”衛星導航有限公司。該公司作為國內的總承包商負責協調國內的相關單位和公司,完成中國在“伽利略”計劃中所承擔的任務。
中國加入“伽利略”計劃,對雙方都是好事。從歐洲方面看,歐洲希望成為未來世界獨立的一極,在世界事務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通過與中國在空間技術上的合作,可以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形成一定的牽制,所以在“伽利略”計劃的合作中歐洲表現得更主動。
而中國通過合作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中國將向“伽利略”計劃投資2億歐元,根據比例獲取相應收益。同時中國在整個系統的開發運作過程中可以提升本國的技術,學習市場開發的經驗,為本國開發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打下良好的基礎。
美國“憂”從何來
中國加入“伽利略”計劃引起了美國的關注、疑慮和反彈。2004年6月,美歐達成協議,將GPS定位系統與“伽利略”系統實現聯網,以監視中歐合作。2004年11月,美國《商業周刊》率先披露,如果“伽利略”計劃被中國等國家利用來對付美國,美國可能攻擊該衛星系統。中歐簽署3個應用項目合同后,美國媒體更是發出一片“中國威脅”聲。
美國為何對中國加入“伽利略”計劃如此緊張?其主要原因有四點:
首先在于衛星導航市場的巨額壟斷利潤。目前全球通訊、定位、探礦、救援、自主導航系統等領域都離不開衛星導航,市場前景廣闊。若融合歐盟、俄羅斯、中國、印度等技術和資金的“伽利略”系統得以在2008年成功建成,將會使美國GPS目前完全壟斷的市場份額下降50%左右。而到2020年,將有30億人使用“伽利略”導航系統,市場份額高達3000億美元。自2003年以來,歐盟在美國壓力下,仍然堅持推動中國加入“伽利略”計劃,其目的也是謀求中國的龐大市場和高額投資。
其次是出于主導太空秩序的需要。美國政府自2002年開始實施旨在取得“制天權”的攻擊性太空控制戰略,將“開發太空和防止敵人利用太空”作為其軍事行動的主要目標。美國從冷戰思維出發,推斷中歐合作發展“伽利略”系統會抗衡美國的太空霸權。經過多次施壓,歐盟與美國在去年6月達成協議,確保GPS和“伽利略”兩個系統能夠兼容且不會互相干擾,且美國衛星定位系統優于歐洲系統。
第三是為了維持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和軍事霸權地位。長期以來,美國煞費苦心阻撓中歐軍事、科技合作,阻礙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衛星導航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導彈、戰機、軍艦等,美國因此懷疑“伽利略”計劃會幫助中國提高導彈命中精度與智能武器水平,美軍方和保守人士甚至認為中國參與“伽利略”計劃是美國在防止中國取得先進軍事科技上的重大挫敗。正是由于“伽利略”計劃潛在的軍事價值,2004年10月以來,美國多次對中歐太空技術合作公然發出戰爭威脅信號。實際上,中歐合作完全是民用導航計劃和民用導航產業的合作,其目的是拓展雙方在科技、經貿、交通等領域的合作空間,與軍事扯不上任何關系。
第四是美國不愿看到中歐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2003年10月,中歐雙方同意致力于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國參與“伽利略”計劃表明中歐戰略伙伴關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由于中歐雙方在全球多極化、多邊主義、國際關系民主化等方面有著相似的觀點,因此中歐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可能構成對美國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潛在制約。今年初,布什訪問歐洲時,雙方對中歐軍事、科技合作關系的不同態度凸顯為美歐矛盾的焦點之一。
和平發展空間技術是全人類的共同期望,并非某一國的專利,宇宙空間市場也屬于全世界,而非某一國能壟斷的資源。隨著中國的加入和“伽利略”計劃的順利實施,太空將迎來一個商業競爭的新時代。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