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至19日,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名家大講堂”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美學學會、湖北美學學會、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的教授、專家,分別在四號報告廳和二號報告廳為師生們作了四場系列學術講座。
“名家大講堂”第二十一講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民間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安德明作了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全球性運動及其中國實踐》的學術報告。安德明教授從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各國政府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過程當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和面臨的困境等幾個方面,深入闡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如何從“原生態保護”上升到“整體性保護”,并且提出“人人都是非遺傳承者”、“人人都能做非遺傳承者”等保護理念。

“名家大講堂”第二十二講邀請湖北美學學會會長、武漢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鄒元江作了題為《夢即生存:湯顯祖筆下杜麗娘的生存場域》的學術報告。鄒元江教授充分運用影片、視頻、音樂、劇照、畫像等手段,以其富有情趣、情懷和情景的方式來演說美言、闡說美情、領讀美文,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讓學生對戲曲大師湯顯祖及其代表作《牡丹亭》有了更加全面、準確、深入的了解,并且引導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國學經典,樹立起文化自信和和文化自強的觀念。

“名家大講堂”第二十三講邀請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美學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徐碧輝教授作了題為《實踐美學與情本體視野下的〈紅樓夢〉》的學術報告。徐碧輝教授充分運用豐富的美學知識和女性特有的情感體驗,從史書、悟書、情書類型的劃分,太虛幻境與大觀園關系,賈寶玉的人文關懷和生命意識等幾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寶黛”愛情在美學與情本體視野下的體現,以及如何通過文本閱讀,獲得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

“名家大講堂”第二十四講邀請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飛天學者”講座教授程金城先生作了題為《超越地域性:西部藝術的意義》的學術報告。程金城教授運用理性的思辨和豐碩的理論研究成果,列舉巖畫、彩陶以及建筑等西部藝術形態,從時空維度和理論維度兩個方面闡述西部藝術如何借重、突破與超越地域性,如何將西部藝術從地域性知識提升為普遍性學理等學術觀點。
報告會由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院長郭昭第教授主持,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教師、研究生、本科生等共計1500多人先后聆聽了以上四場學術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