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樹 綠遍金城
|
左公柳 |
蘭州有三棵樹很值得一提,一棵是工人文化宮里的“唐槐”,還有一棵是市委大院里的桑樹,另外還有“左公柳”
現存的“三古樹”
說到咱們甘肅,在遠古時期可是個水草肥美的恐龍居住之地,并不像現在所說的“大西北是草木不生的地方”。我們蘭州城里就有不少著名的古樹,從這些樹的生長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蘭州的氣候曾經有多好,蘭州的綠化也曾得到了不少歷史名人的重視。
就咱們蘭州來說,有三棵樹就很值得一提,一棵是工人文化宮里的“唐槐”,一棵是市委大院里的桑樹,另外還有“左公柳”,這不能說是一棵,但我們姑且就算在其中吧。“唐槐”當然就是唐代的槐樹了,那棵樹年代久遠,是國家保護的古樹;市政府大院里的桑樹就更能說明蘭州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有桑樹就說明了咱們曾經還是養蠶的,蠶吐絲、絲織綢,蘭州在絲綢古道上的貿易還是很繁華的;而“左公柳”就在黃河風情線上,它為黃河風情線增添了不少的美景,但現在遭破壞的也不少,真是可惜!
左宗棠的“左公柳”
說到這些樹,就不能不提左宗棠。當年,左宗棠在收復新疆時,從蘭州一路植樹到新疆,對生態的保護貢獻很大,因此各地就有了“左公柳”。左宗棠是個十分有田園情結的人,當年西行的時候對西北的農民也是非常關心。他為了增加甘肅農民的收入,積極大力倡導種桑養蠶,蘭州原來就種有桑樹,但是葉子小,經濟效益差。光緒初年,左宗棠被派到今酒泉一帶駐守,他就派人從浙江采購了將近百萬株桑苗,分發給全省農民栽種,從此之后蘭州有了大葉桑樹。這從楊昌浚所寫的《小西湖記》中可以得到證實。后來,左宗棠離開甘肅,楊昌浚對“左公柳”還實施了不少保護措施,再往后,越來越少的人來管這些樹,封疆大吏們只顧著自己,無暇顧及植樹保護生態,“左公柳”被一些人幾將砍伐殆盡,許多文人豪士對此感慨不已。
至于市委大院里的那棵桑樹我并不能確定它是什么時候栽種的,但它確實能夠說明曾經的蘭州與絲綢的關系。
建成“如蘭之城”
“蘭州”這一名稱的得來,有人說是得名于蘭花,因此就有“如蘭之城”一說,蘭州這邊的地名里就有皋蘭。現在蘭州有美麗的什川生態旅游區、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興隆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而要建成真正的“如蘭之城”,僅僅這些是不夠的,真正的宜人風景是要更多的綠色來保護的。
說過蘭州的“森”,再說蘭州的水。請看下回分解——蘭州之淼。
本報實習記者 魏存芳 李夏為您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