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走進皋蘭縣城,一派全新面貌:一條條新建的道路寬敞、通達;新建的居民小區干凈、舒適;縣城中心廣場美觀、大氣,市民愜意地散步憩息……
短短一兩年間,皋蘭縣城告別了留在人們印象中近半個世紀的“一條街”印象,以上億元的投資,呈現新面貌,變成“聚寶盆”,一個蘭州近郊現代衛星城正在崛起。省長助理、蘭州市市長張津梁在皋蘭縣調研時稱贊道:窮縣也能辦大事。
高起點規劃,縣城拉開新框架正值隆冬,天寒地凍,皋蘭縣城以東的大片區域卻成為火熱的工地,在機械的奮力推進中,這片原先的荒地得以平整,將整理出1100畝土地,建設成新城區,規劃中的縣城三縱道路網將在這里匯合,與高速公路相連。
曾幾何時,皋蘭縣城一直是“一條街”。從1957年皋蘭縣政府由蘭州曹家廳搬遷到現在所在地后,長期以來,財政窮縣、農業小縣的皋蘭縣城一直幾乎就是北辰路一條主干道,形象的說法是“一個十字兩條街,一條街上十盞燈,一個警察看兩頭”。
縣城建設的窘況影響著皋蘭的形象,更制約著皋蘭的發展。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提出“富民強縣抓城建”三大主體任務,用城市化帶動縣域經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他們走出去,前往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取經,確定“拉開框架,增強功能,改善環境,提升品位”的新思路。他們跳出包蘭鐵路道口對縣城發展的制約,科學決策,高起點規劃,果斷地把縣城建設中心和重點由西北地區轉向縣城東南部,依托白蘭高速公路,以道路建設為重點,實施縣城“東擴南展”發展戰略,重點建設“兩縱五橫”道路網,規劃總投資1.5億元,到2009年完成。屆時,縣城面積將比現在擴大一倍多,達到10平方公里,形成工業片區、中心片區、高新科技產業片區和舊城區等區域。
皋蘭縣建設局局長魏云邦說,“東擴南展”規劃完成后,縣城路網框架初步形成,縣城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布局更加合理,同時可儲備熟地約1100畝,通過市場化手段可融資約3億元以上,為縣城發展積蓄后勁,解決城市建設資金短缺問題。
尤為令人稱道的是,皋蘭縣堅持城鄉一體化思路,將“城中村”改造、新農村建設與縣城建設一并規劃。在縣城中心廣場一旁現代化的安置小區內,全部住著莊子坪村、中堡村的農民,他們和城里人一樣享受著縣城規劃建設的成果。
市場化運作,城建步入快車道2007年4月3日上午,皋蘭縣財政局5樓會議室人頭攢動,座無虛席,一個對于皋蘭縣城建設具有歷史意義的拍賣會舉行。競買人以1252萬元買下縣城一宗面積為22.02畝的國有土地50年的使用權。
皋蘭縣土地的“第一拍”,是縣城建設市場化運作的標志。
僅僅半年后,皋蘭縣拍賣的又一塊49.95畝的國有土地50年使用權由國芳置業公司成功競得。
城市建設錢從何來?皋蘭縣創新理念,推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縣上以蘭州市政府補助的1000萬元小城鎮建設資金的一部分作為東擴南展的啟動資金,整理土地72畝,變生地為熟地,隨后進行拍賣,換回3000萬元,全部用于縣城南部建設,形成“以地聚財、自我補償、滾動增值、以城養城”的投融資新機制,拉動城市發展。魏云邦稱之為“四兩撥千斤”。未來幾年,皋蘭縣還將陸續對1650畝土地的使用權進行公開出讓。
伴隨著觀念的轉變和機制的創新,皋蘭縣城建設步入快車道。2006年以前16年時間縣城建設共投入1000萬元,而2006年當年就投入1.5億元。
近兩年,皋蘭縣實施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兩縱四橫”縣城路網和中心廣場建設,建成了全長5.9公里的環城路、中心路等6條道路和占地80畝的中心廣場,供熱站、供水廠、垃圾處理場、自來水改造等基礎設施紛紛建成,皋蘭縣城第一個公園東湖公園也已開建。皋蘭縣城迅速擴大到5平方公里。同時,通過健全管理網絡,推行單位責任制、門前三包制等,使城市管理邁上新臺階。
皋蘭縣委書記毛仁由衷地說:“有辦法,有能力,黃土也能變成金。”
聚集人氣商機,縣城變成“聚寶盆”來到皋蘭縣城中心廣場旁的體育公園內,各種健身器材齊全,居民三三兩兩地健身鍛煉。廣場周邊,一戶戶新的商鋪開張。一旁的新泰花園小區,房子熱銷,新鮮的空氣,良好的環境,引得蘭州、白銀的不少人也來買房。
“政策化作搖錢樹,皋蘭變成聚寶盆”。這是皋蘭群眾形象的說法。縣城建設凝聚了人氣和商機。據統計,近3年,縣城人口增加了5000人以上,以每年1000多人的速度增長,餐館比前3年翻了兩番。今年全縣招商引資項目33個,到位資金6.1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商家紛紛搶灘入駐皋蘭縣城。在皋蘭“第一拍”中成功競買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甘肅隆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的鴻運雅居住宅小區已完成主體工程;蘭州房地產企業投資1億元,建設居住小區和商住步行街的項目正在洽談;國芳百盛也把目光投向這里,要在這里建設高檔次商場。
隨著蘭州青白石等地的大規模削山造地,皋蘭將和蘭州連為一體。目前,皋蘭縣正在爭取縣改區,納入蘭州半小時經濟圈,建成蘭州近郊現代衛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