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關區城市管理跨入數字化
1月4日,蘭州市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所大廳內,工作人員正在認真地處理業務。蘭州市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系統已經正式啟動,并投入使用。西部商報》記者張言攝
本報蘭州訊(記者周丹波)從2007年12月29日開始,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系統正式啟動運行。從此城關區跨上了數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臺階,在西北地區率先實現了城市管理數字化。
作為省會蘭州的中心城區,城關區把城市管理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確立了“管理塑區”戰略,通過組織千名干部城市管理知識培訓,制定實施《雨雪天氣除雪除泥應急預案》等,探索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為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關區在借鑒北京東城區等先進發達地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特點,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這一系統采用“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城區面積66平方公里、覆蓋24個街道129個社區的區域劃分為4137個萬米單元網格,又將這些單元網格組成133個責任格,從“4050”下崗人員中招聘145名城市管理監督員全方位實時監控管理,對全區206450個城市部件劃分為七大類、86小類,每個部件賦予16位數唯一代碼和屬性信息,相當于它的“身份證”,標注在相應的數字地圖的網格中,只要輸入任意一個代碼,都可以在監督和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它的名稱、現狀、歸屬部門和準確位置等信息,構筑起新型、立體、全覆蓋的管理空間體系,給城市安裝上了“千里眼”、“顯微鏡”。
城市管理監督員通過“城管通”手機進行拍照,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通過無線網絡向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傳送信息,及時反映問題,由指揮中心根據部件的歸屬,通過網絡和系統派遣到各職能部門,由相關的處置單位進行處理。通過網格技術、網格地圖技術、地理編碼技術、移動網格定位技術等“十大技術”,使城市管理實現全方位覆蓋、全時段監控、網格化管理,更加精細、敏捷、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