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⑦】
水潤金城,瀾安景美獨好處
蘭州黃河母親雕塑。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鐵梁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劉 健
秋日里的金城,天高云淡,微風撲面,黃河水輕拍兩岸,水鳥翱翔于天際間,宛如一幅美麗恬靜的自然風光畫卷。
地處黃河上游的金城蘭州,是全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
黃河寧,天下平。千百年來,黃河哺育了這里的人民,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
但過去,黃河也是體弱多病,水患頻繁。為了黃河的安瀾,為了家園的幸福,蘭州人民為黃河治理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河防設施的不斷加固,黃河蘭州段的治理翻開了嶄新一頁。
今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抵達蘭州考察黃河治理時指出,“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習近平總書記看到蘭州黃河沿線的風景,稱贊“黃河之濱也很美”。
新工程 新河防
流經上游的三峽,黃河進入蘭州市區,蜿蜒數十公里,奔流東去。
兩山環抱,黃河穿城,蘭州自古易守難攻。古人取“金城湯池”之典故,蘭州由此得名“金城”。
然而,在咆哮的黃河面前,再堅固的城池,也顯得渺小無力。
有史料記載以來,黃河洪水就曾一次次侵襲蘭州,給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失。其中,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六月初的洪災,尤其駭人聽聞。
“黃河暴漲,河灘數十村莊被淹沒,蘭州城東南隅城墻浸塌丈余。”據《蘭州文史資料》記載,持續半個月暴漲的黃河水將蘭州城東部淹沒,“河水漂有木頭、柴草、家具、死人等,前后相疊,數日不能盡”。據事后推算,當時黃河的流量達8600立方米每秒。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上游龍羊峽水電站和劉家峽水電站的建成,庫區發揮出強大的調蓄能力,黃河蘭州段洪峰流量顯著減弱,黃河對蘭州城區的威脅顯著降低。
1981年,黃河蘭州段迎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洪峰,流量達到5600立方米每秒。據相關人員介紹,如果沒有庫區的調蓄,在自然條件下,這次黃河洪峰的流量將達到7090立方米每秒。
居安思危,蘭州人時刻沒有忘記洪水之痛。
2015年,在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蘭州市全面啟動了黃河干流防洪工程的建設。
“按照工程標準,蘭州城區段的設防標準達到了‘百年一遇’,能夠直面每秒6500立方米的洪峰,農防段為‘十年一遇’,可以應對每秒5640立方米洪峰。”蘭州市黃河河道站站長郭德軍向記者介紹說,蘭州市黃河干流防洪工程總投資16.8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新建13.79公里堤防和21.15公里護坡及護岸,維修加固堤防41.31公里、護岸3.25公里。
“目前,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這一工程將確保蘭州今后平安度汛。”郭德軍說,蘭州市黃河干流防洪工程是蘭州市一次性投入最大的黃河防汛工程,它的實施,為蘭州市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理念 新技術
黃河蘭州段全長約150.7公里,其中城區段河道長47.5公里,占到近三分之一,沿線堤防建設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為了使沿岸河堤更加堅固,建設單位采取了許多新的工藝和技術。
“西側這一段護堤是新建的,以板梁結構取代了單一的砌石護堤,東側則是對原有護堤進行加固,采用了樁基沉臺加扶臂擋墻結構。”在城關黃河大橋下,郭德軍指著已經完工的黃河北岸河防工程說,事實上,在建設期間,蘭州市黃河干流防洪工程就已發揮出顯著的抗洪作用。
2018年夏季,黃河蘭州段持續遭遇每秒3000立方米以上的洪水,最大流量達到3610立方米每秒,新建河防經受住了大水的沖擊和考驗。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汛期,黃河蘭州段流量達到每秒3730立方米,大水漫上河灘,直撲河堤,堤岸依然毫發無損。
“以前的城區護堤大多都是石塊加混凝土,易發生凍脹出現裂縫,現在采用板梁結構等工藝后,河堤堅固度會大幅提升。”郭德軍介紹說。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在鞏固河防、治理河道的過程中,蘭州市堅定地將生態治理的理念融入工程建設當中。
一些細心的市民注意到,過去自然形成的河灘岸坎已被一塊塊網格結構的水泥預制塊替代。網格里,水草叢生,隨風搖曳。
“這些水泥網格叫生態預制塊,通過下面鋪設的加筋麥克墊,牢固地成為一個整體,很難被洪水沖走。”郭德軍說,這里以前都是沙土,經不起洪水的沖刷。一場洪水過后,岸坎便不復存在,造成水土流失,河道也往往會發生改變。
河防工程中,施工人員向網格內撒入草籽。這些新生的水草根系發達,相互交織,與水泥預制塊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方面進一步增強了護岸的強度,一方面有效防止了河水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
郭德軍說,在蘭州市黃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設中,蘭州城區段全線都采用類似的生態預制塊結構。農村段則將合金材質的格實網與塊石結合,隨坡就勢,大幅提升了護岸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新風景 新蘭州
位于蘭州市南濱河東路的蘭鐵泵房原是上世紀60年代蘭州鐵路部門的一處取水口,2008年被廢棄。由于主體結構破損嚴重,十多年來,這一泵房嚴重影響了周邊整體景觀環境。
作為蘭州市黃河干流防洪工程的一項建設內容,2018年12月,蘭州市實施了蘭鐵泵房綜合治理項目。為了避免大拆大建擾動河床和堤防基礎,建設單位保留了下部分水結構,并聯通了濱河漫步道和人行道。而原有的上部結構,則在拆除后建成了兩座鋼結構涼亭。
如今,搭配白色護欄的涼亭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成為蘭州市民和游客休閑的好去處。
也正是在這里,今年8月21日視察蘭州黃河兩岸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情況時,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之濱的美景大加贊譽,并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
圍繞黃河治理,多年來,蘭州市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黃河沿線建設成為人民滿意的風景線、守護城市的生命線。
黃河風情線是蘭州市歷時幾十年打造的一張城市名片。建成區東起城關區桑園峽,西至西固區西柳溝,沿黃河堤岸布局,全長42公里,幾乎涵蓋整個黃河蘭州城區段。
行走在風景旖旎、游人如織的蘭州黃河風情線,兩岸綠意融融,草木繁盛。沿線密布的植被不僅為城市增添了色彩,凈化了空氣,也提升了黃河蘭州段的防洪能力。
在蘭州,黃河治理不僅僅體現在確保河防安全上。
蘭州市堅持“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系統治理,水資源利用率不斷提升,污水排放問題得到徹底治理,有效解決了影響生態環境的一系列問題;
從2013年開始,蘭州市先后實施了“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等一系列舉措,累計完成包括黃河河道在內的262公里的河洪道整治,有效解決了黃河河道內亂堆亂占、亂倒垃圾等問題;
蘭州市在加大對周邊洪道黑臭水體的治理、嚴格污染物排放的同時,對城區已經建成的4座污水處理廠啟動了提標改造工程……
新理念、新舉措、新環境,與母親河緊緊相依的金城蘭州,正以全新的姿態走進新時代。 |